【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状况】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时间:2019-07-16 资讯 点击:

  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逐渐进入协调发展的模式,这一现象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为了更好地发挥东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首要的问题是需要厘清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现状。本文根据城市化和工业化一般关系的理论基础,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类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东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增长;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2
  一、引言
  我国东部地区①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城市化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与全国城市化的发展状况相似,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还有待加强。
  因此,客观深入地对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不仅是窥探二者之间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的关系,而且更重要之处在于研究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为我国政府妥善解决东部地区二者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更好地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一般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城市化和工业化置于同一空间下的面板数据模型中,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二者的关系以及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转 载于:Www.bjYlD.com 月亮 岛教育网: 【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状况】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一般关系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发展过程,二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过程的两个产物,二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工业化及其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工业化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行业上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在空间结构上不断向条件更加优越的区域转移的过程。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到以机器使用为标志的近、现代化工业发展阶段。
  工场手工业是以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为主,其生产的分散性决定了在工业化在这个阶段的发展领先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近现代化工业则是以集中的、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为主,这就促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化随之而得到迅速发展。
  近、现代化工业化发展初期处于生产要素投入的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大量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会导致产出的大幅增加,因此,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化水平在这个时期便超过了工业化水平。随着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工业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在逐渐拉大与工业化水平的距离。这是因为第二产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在同一空间进行,因此更加依赖城市化的发展。并且,在工业化发展后期,第三产业将会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1]。
  2.城市化及其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城市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化初期,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水平低于30%,这一时期也对应于工业化初期,农业生产仍然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这个阶段城市化发展缓慢,城市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空间分布呈散点状。
  第二阶段是城市化中期,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水平在30%-70%之间,这一时期也对应于工业化中期。在这个阶段,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聚集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推动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张,空间分布呈面状或者带状结构,形成了城市群或城市带。
  第三阶段是城市化后期,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水平在70%以上,这一时期也对应于工业化后期。在这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基本结束,城市化水平继续提升但提升的速度已经大幅降低,城市形成了严密的网络结构,城乡界限模糊,趋于一体化。
  在从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城市化使得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高度集中,提高了工业和服务业信息外溢的效率(如形成了更高效的劳动力市场以推动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实现了基础设施的集约化使用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市场集中度降低了商品交换和流通的运输成本等),提升了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从而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2]。
  三、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
  1.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文选择2005-2013年中国东部地区12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被解释变量和内生解释变量的具体指标选择如下:(1)经济增长水平(rgdp):以人均实际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人均实际GDP为人均名义GDP扣除以2005年作为基年的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实际值;(2)城市化水平(urban):以城镇总人口与农村总人口的比值表示城市化水平;(3)工业化水平(industry):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表示,在得到该数据前需要扣除价格变动因素。
  外生控制变量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的相关文献检索得到[4]。外生控制变量的具体指标选择如下:(1)消费水平(cons):以城市居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表示;(2)投资水平(invest):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表示;(3)贸易水平(trade):以进出口贸易总额来表示;(4)研发水平(patent):以专利申请成功率来表示。   为克服建立的模型的异方差性,全部数据均进行对数化处理。
  2.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为考察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如(1)、(2)所示:
  GDPi = αi + βi urbani + ?i industryi + μi Xi +εi, i=1,2,……, N(1)
  industryi = αi + βi urbani + ?i GDPi + μi Xi +εi, i=1,2,……, N(2)
  其中,GDPi、urbani、industryi分别表示第i个省级行政单位2005-2013年人均实际GDP、城市化率、工业化率的列向量。Xi为控制变量,表示第i个省级行政单位2005-2013年的消费水平、投资水平、贸易水平和研发水平的列向量。αi为第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个体影响,βi、?i为第个省级行政单位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系数参数。εi为随机扰动项,均值为0,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N=12为考察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个数。
  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D)对模型(1)(2)估计结果见表1。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均为R2=0.999,F检验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因此所建立的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有较好的可信度,可用T统计量对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性进行检验。(表1)
  3.模型拟合结果的分析
  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天津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影响、河北和海南则有显著的正影响(转载于 :Www.BjYld.com 月亮岛教育 网: 【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状况】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有7个省级行政单位(天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天津和福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对城市化有显著的正影响,河北的情况则为负。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滞后于工业化。
  以下根据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显著程度对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分类分析。
  (1)天津的城市化水平高达0.820,而工业化则并没有与城市化发展同步而进入工业化发展后期阶段,工业化水平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天津的城市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影响,这体现出天津市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影响正在被“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削弱。这说明天津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未能替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也不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从而削弱了经济增长的效率。
  河北的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正的显著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共同积极地推动着当地的经济增长。但是河北的城市化发展和工业化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矛盾,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城市化的发展对工业化产生负的显著性影响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并不能为第二产业的发展带来正外部性,这反映了河北在人力资源储备和培养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城市化不能推动工业化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变,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辽宁、江苏、广东、广西和福建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缩影,城市化虽然在这些省份的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城市化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却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也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却没有给工业化带来正外部性,这体现了当前工业化向科技创新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结构性人力资源匮乏的状况,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力资源无法升级产业和转变经济结构;而结构性人力资源匮乏所产生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也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使得城市化的发展无法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
  (3)海南省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跨越工业化发展过程,通过直接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从而驱动经济增长的例子。海南省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缺少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海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直接提升了城市化水平,并且推动经济增长。
  (4)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城市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转移导致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够显著;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聚集的外部性在逐渐减弱,但这类省级行政单位确是我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而驱动经济增长的良好范本。
  四、结论
  综合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相对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2)城市化的发展与工业化的发展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制约了城市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发展;(3)海南省利用其资源禀赋优势已经探索出了适合本省的经济发展方式,值得其他省份借鉴;(4)北京和上海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而驱动经济增长的良好范本。
  注释:
  ①本文研究的我国东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
  参考文献:
  [1]刘志彪,郑江淮,等.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新引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吴福象,刘志彪.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数据[J].经济研究,2008(11):126-136.
  作者简介:马 博,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热门标签: 我国东部地区的省市有
《【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状况】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状况】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