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的资料名人卡片_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共10篇)

时间:2019-06-08 教育动态 点击: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一):

小学4年级语文陈嘉庚的故事陈嘉庚的生平事迹

陈嘉庚17岁(1891年)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直到1904年,他集资7000多元(叻币,下同)创设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时隔不久,又接管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在三个月内两个厂获利共4万元.
  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亚,他即用2000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终于在1934年全部结束.
  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
 在集美中学 更多>>
道南楼里,几名初中女生正在出一期关于纪念嘉庚诞辰130周年的黑板报.“知道陈嘉庚是什么人吗?”记者问道.“知道,老师上课说过.”女孩们回答.“知道他的哪些故事?”记者又问.一名女孩歪着头想了想,回答说:“我记得他替自己的爸爸把欠人的钱还了.”小女孩们或许还不能理解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伟大情怀,嘉庚先生的故事给她们留下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做人要诚实,要信守诺言. 1904年,陈嘉庚父亲所营企业破产,欠印度债主哈利20多万元巨款.按照新加坡的法律“父债子免还“,况且陈父当年便因破产而抑郁成疾不幸去世,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白手创业的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当时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并且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成为亿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46年3月,尼赫鲁访问新加坡,陈嘉庚在欢迎会上致词,题为《领袖与诚信》,指出无论商界政界,“诚信”都是无价之宝,是成功的保证.
  先生回国定居后,也常常教诲身旁的人要诚实守信.采访中,嘉庚先生生前秘书张其华先生对两件小事印象深刻.一件发生在1958年,当时集美各校要筹办农场,但校区土地有限,学校有人建议,把几年前赠给农业厅的天马农场的大片土地收回一部分.张其华认为有道理,便请示先生,结果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先生说,已经赠送给别人的东西又要讨回,出尔反尔,是不诚实之举,并责怪张其华没有当场批评学校的这种错误主张,还要照搬来提什么建议.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二):

小学4年级语文开卷有益陈嘉庚的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 10月 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人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顺利.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同时兼营菠萝用头厂.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 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民国 14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民国8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民国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到民国25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民国26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民国36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三):

陈嘉庚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诚毅”精神的启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是“诚毅”的核心内容,在当下这个自我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这种精神显得尤为可贵,值得深思.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四):

(3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 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 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5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

(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题的中心是社会发展问题,涉及教育、时局、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属于跨度大,范围广的大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分析表格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总体上没有超出教材范围,是中规中矩的试题。
(1)从材料一陈嘉庚和黄炎培的话语中归纳出“教育救国”的主张,联系半殖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指出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无法实现的原因)。
(2)依据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形势简述背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简述“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内涵。
(3)从材料三中的图表出发,既要点明总体趋势,也要分时段简要表述。联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分析有增长也有失误的原因。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出发,简要说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原因。
(4)从借鉴过去、面向未来的角度出发,有总结、有探索、才有发展。
【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修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转折。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五):

名人 科学家的故事

虽然是杰出的数学家,但吴文俊小时候却喜欢看历史书籍,对数学并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课程,改变了他对数学的看法.大学三四年级时的刻苦钻研,更使他打下了现代数学的基础.大学毕业后正值抗日战争,吴文俊在中学默默任教了5年.此后,和数学大师陈省身的结识,使他走上了拓扑学研究之路,并以自己的天才和功力很快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一发不可收拾.半个世纪里,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和中国数学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世界级贡献.他的成就奇迹般地大大缩短了中国近代数学与国际间的差距,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位于中关村腹地的吴文俊的家,朴实无华,五个居室里几乎摆满了书.古今中外的书包围着一张陈旧的藤椅、一张斑剥的书桌和两台电脑,这就是吴文俊的工作间.吴文俊78岁的老伴陈丕和捧出了一叠获奖证书: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这次是他第8次获大奖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陈丕和最了解吴文俊,淡淡数语,仿佛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解,“他是一个搞学问的人,一心只搞学问.”
剑兰、龟背竹……盎然的绿色使房间里充满了温馨和暖意.五六十年代添置的红木家具虽然显得陈旧,但图案依旧精美,见证着这个家庭的风霜雪雨,见证着吴先生的攀登科学之路:即使在六七十年代,受到冲击的吴文俊 仍然抓紧时间从事科研.科学的思维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过.
(二)
在吴文俊的学生、中科院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高小山的眼里,“吴先生是一位典型的科学家,是创新的典范,他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尊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年长,更因为他的人品,因为他的学问.”
早在半个世纪前,吴先生就把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扑学研究继续推进.45年前的1956年,37岁的吴文俊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当时的“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如果换一个人,靠这个都可以吃一辈子了.”高小山说,“但早就功成名就的吴先生没有就此停止,而是一直向数学的未知领域进击,总是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
刻苦研究中国数学史,下工厂体验计算机的巨大威力,他孜孜不倦地思索数学发展的方向.吴文俊深切地感受到:“对于数学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不可估量的方面是计算机对数学带来的冲击,在不久的将来,电子计算机之于数学家,势将如显微镜之于生物学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那样不可或缺.” 1976年,年近花甲的吴文俊放弃已成就卓著的拓朴学研究,在抱孙子的年龄“不可思议”地毅然开始攀越学术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数学机械化.
实现脑力劳动机械化,是吴文俊的理想和追求.他说:“工业时代,主要是体力劳动的机械化,现在是计算机时代,脑力劳动机械化可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数学研究机械化是脑力劳动机械化的起点,因为数学表达非常精确严密,叙述简明.我们要打开这个局面.”
1977年,吴文俊关于平面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首次取得成功,从此,完全由中国人开拓的一条数学道路铺展在世人面前.
数十年间,吴文俊不仅建立了“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吴方法”、“吴中心”,更形成了“吴学派”.近代数学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开创的这一新领域,吸引了各国的众多数学家前来学习.因为“手工计算上千项的证明要几天功夫,用计算机1秒钟就可以完成.”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六):

令人感动的科学家的故事【关于陈嘉庚的资料】

1. 钱学森 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 3.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4.爱因斯坦坦承“一生最大错事”
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为他“一生最大错事”而愧疚.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一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一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既符合宇宙学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一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一解.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后来,在他70岁生日之时,还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一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确的.”这句诺贝尔故事 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这次失误.
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己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说明了爱因斯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5.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 诺贝尔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七):

这个是老师布置的作文题.
我们听过许许多多热爱祖国的感人故事,在我们的身边也许就有这样的英雄人物,选一个最感动你担任,进行采访或调查,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可以写于右任,陈嘉庚.这一类人吗?)【关于陈嘉庚的资料】

并不一定要写哪些大名人,值得你感动的事情千千万,用心灵去体会你周围值得你感动,值得你尊敬的人和事情.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八):

如何理解孙子兵法中的“迂直之计”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什么含义,它的精髓是什么?

《三国演义》在描写曹操和马超的潼关大战时,注意突出这样一个情节:每当马超增兵,曹操便为之高兴,后来竟“设宴作贺”.诸将开始表示不理解,后来竟暗中发笑.其实,曹操看得更远一些.他后来解释道:“关中一处,其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这便是他每闻马超添兵则喜的原因.《三国演义》在“失荆州”这场戏的幄幕降落之后,也添有这么一笔:关羽镇守荆州之初,平安无事,但当东吴求婚而遭关关羽拒绝的消息传到汉中,诸葛亮马上判断:“荆州危-矣”建议刘备“使人替关公回”.可见曹操和诸葛亮都很懂得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的道理.
孙子兵法曾云:“先知迂直之计者胜.”(《孙子.军事篇》)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这是辨证法的真谛.山谷前面是峰顶,困难过后是胜利,退一步才能进两步,沿着螺旋式轨迹才能稳步上升.直径近,曲路远,近途快,远路慢,这是一般的结论.但是如果和个人的努力程度相结合,和环境的虚实、优劣相迭加,和实现长远目标相联系,就应该具体地进行分析.尤其在对抗和竞争之中,双方都会干扰对方的计划,滞阻对方的行动,拖延对方的时间,降低对方的效率.因此,竞争者不要幻想走径直的路.
在迂直问题上要努力做到:
迂直互见
现代的经营之路依然是一条曲直平凹的路,它的前面既有鲜花、阳光、幸运和成功,又有荆棘、阴云、挫折和失败.现代企业家只有善解迂直之理,才能增加自己的战略眼光,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从而做到长远地看待问题,正确地预见未来,勇敢地对待困难,清醒地对待成绩.即作顺境中的英雄,在压力危机下不动摇.
人们常常叹羡某个企业家的成功,欣赏他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巨大气魄,殊不知他在不景气中的意志顽强和目光远大,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松下幸之助在凝聚着毕生经验的经营管理全集中,专著有一集,阐述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积极一面.他有这么几个观点:一是把不景气看作是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在他看来,从景气到不景气,再到景气,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作为一个企业家,只有把不景气看作是一个发展阶段,才能从心理上战胜自己,克服消极情绪,才能从行动上作出积极的姿态,适时进行科学决策,在不景气中求生存,求发展,转祸为福,开拓企业经营的新局面.所以他说:“经济不景气来临时,正好考验经营者决策能力、眼光和胆识.”二是“不景气打天下”.松下先生认为经济萧条虽然对社会经济全局带来不利,对企业经营带来重重困难,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是无所作为、无能为力的.他提出:“利用不景气打天下,大家在不景气下一筹莫展时,你仍有开拓事业的勇气和能力,再不景气下去将来都是你的天下了.不景气年代,不仅我的企业,而且所有企业都面临着紧缩局面,如产品滞销,资金短缺等,特别是机器制造业首当其冲.所以在不景气年代,机器设备、原材料反而便宜,着正是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的好时机.”松下先生在创业初期,就是利用不景气进行负债经营,向外面借,也向本企业职工借,大盖厂房,添置设备,求得更大的发展.三是把不景气看作是培养人才、进行改革和强化企业体制的好机会.他认为:“处在万事俱备、事事顺利的环境,绝对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相反地,处在难境,又常被一些棘手的事情所困,这种情况才容易是员工成长.”他还认为,在不景气中企业容易形成命运共同体,上上下下有改革和强化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容易推动改革和强化公司体制.概言之,松下幸之助对不景气的独到见解,正是曲中见直,闪耀着辨证的经营哲学之光.
在我们炎黄子孙中,也不乏一些杰出的企业家,他们有曲中见直的远大眼光,迎难而上的无畏胆略,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高超经营艺术.被誉为“橡胶大王”的陈家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20世纪初,30来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最早经营的是罐头厂.有一天,他从一个英国职员那里听到英国一家股份公司在新加坡高价收买橡胶园的消息,便以一双企业家的敏锐眼光,一眼看到这项事业的广阔前景,立刻转而投资橡胶园.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他已有橡胶园5000英亩(合3万余市亩).这时一个巨大的逆浪向他冲击而来,由于种植橡胶本轻利重,英商、日商纷纷拥来.一时间,胶园遍步南洋,产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跌.陈嘉庚的胶厂也发生了亏损和部分停产.在不利的形势下,陈嘉庚并不退缩,而是通过仔细地分析,从满天的阴霾中看到无限的光明.他认为橡胶用途之广无与伦比.20世纪将是橡胶的时代,眼前的生产过剩和利润减少只是暂时的.而且,南洋一带的橡胶业是英国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英国殖民者决不会坐忍胶价继续下跌.于是,陈嘉庚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就在人们纷纷出卖胶园、胶厂的时候,他决定把愿意出让的胶厂立刻承接过来.他到马来西亚等地,花了30多万元买下了9所胶厂,又花了10多万元扩充这些胶厂的设备,自己原有的胶厂也都进行了休整和扩充.同时他看到熟胶制造多为英商独占,而自己的胶园只能提供橡胶原料,便又投资10万元扩大橡胶熟品制造厂.不出陈嘉庚所料,1922年11月英国政府强令限制橡胶生产,胶价开始回升,橡胶业恢复了生机.陈嘉庚的冒险扩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他再接再厉,进一步扩大生产,组织橡胶托拉斯,在世界许多地方开设推销商店.就这样,到1925年底,陈氏公司成为南洋最大的联合企业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钟”字牌橡胶制品畅销全球,仅1925年一年,就获利800万元,资产总值增至1500万元.陈嘉庚达到了其事业的顶峰,成了南洋1000万华侨公认的领袖.
一个现代企业家在逆境和困苦中需要辨证的思维和顽强的意志力,在幸运和成功的时刻同样如此.这方面,世界上第一家生产缝纫机的公司———美国“胜家”公司的创始人艾沙克. 麦登 胜家的曲折经历给人以启示.胜家其人颇具做生意的头脑.创业之初,他用5000美元从缝纫机的发明者何威手中买下了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缝纫机公司,即“胜家”公司,并使该公司克服困难,发展成为一家兴旺发达的大公司.但是,胜家在成功面前丧失了清醒的头脑,看不见前面道路的漫长和艰险,开始沉溺于享受之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败坏了自己名声,而且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公司打算进一步发展,却没有人愿意投资.胜家的合作者克拉克多次良言相劝,均无效果,无奈只好和胜家摊牌,答应给他足够的钱让他享受,条件是胜家必须退出公司.就这样,胜家的悲剧,虽然说明的只是企业家在胜利中必须检点个人品质,但是整个经营管理何尝不是“直中有曲莫陶醉”?成功只能属于那些不仅在困苦中,而且在成功后保持清醒头脑的人.
以迂为直
高明的企业家不仅要曲中见直,直中见曲,善解以迂为直之理,而且要登堂入室,能够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丰富自己的经营本领.《孙子 军争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在这里,孙子层层递进,指出用兵的法则,最困难的莫过于与敌人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而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最难的地方,又是如何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孙武进一步指出迂直之计的实施是“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那就是故意迂回绕道,而且以小利引诱对手,从而晚出动而先到达目的地.
具体地讲,迂直之计在时间上的运用,是以持久代替速胜.在时机、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讲究兵贵神速,速战速胜;在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时,要从长计议,在持久中保存势力,在持久中积蓄力量,在持久中等待战机.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不看条件和时机而一味求快,常常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延缓成长、壮大、取胜的进程.刘备当年寄寓许昌,为防曹操加害,就曾施展“韬晦”之计,藏而不露,在自个的后院种起白菜来了.企业家借鉴这一典故,就要学会放眼未来,抓紧当前,把长计划短安排很好地衔接起来.比如,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提高职工的素质,是竞争取胜的必要前提.但素质的提高不是今天播种明天收获的事情,一般的规律是:培养的周期越长,回收的效益越大.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现代企业家要舍得在智力开发上下深功夫,花大投资.
以迂为直在空间上的表现,是以退为进,兜着圈子走路.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时,司马懿在失利之后,“教大军尽回本寨,坚守不出”.诸葛亮为寻找战机,思得一计,传令全部退兵.为消除司马懿的疑虑,他故意用缓兵之计,每10天退30里,造成“真退兵”的假象.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到底还是上当,同意张郃、戴陵追击,结果中了埋伏,遭到严重损失.有的企业,只注意内部经济性,不注意环境保护,结果不仅危及社会,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必然要重蹈发达工业国的企业“先污染,后治理”那样一条少、慢、差、费的道路.可见在许多情况下,某些行为表面是迂回、费事,其实是近直、快捷;看起来是后退,其实是为了赢得更大的前进.
以迂为直在手段上的运用,是欲取故予,欲扬故抑.诸葛亮之对孟获,曾经七擒七纵,表面看来延长了战斗的时间,消耗了更多的力量,实际上使孟获心悦诚服,誓不复反,取得了长久的胜利,最大的战果.《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张松献图的故事,读起来饶有风趣.刘备取西川是既定方针,但他对汉中张松却远接远迎,连日宴请,只说闲话,闭口不提西川之事.张松以言挑之,他假装糊涂,一味谦让.一直到十里长亭为张松设宴送行,他也眼泪汪汪,只叙友情.这使张松感动异常,终于把原来准备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并甘愿为刘备入川做内应.在这里,刘备欲擒故纵,反而后来居上,比曹操抢先一步.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古代商贾和现代企业家,都总结出不少以迂为直的经验和智慧.比如,“与人分利,予己得利”,“薄利招客,暴力逐客”,“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占了顾客便宜,坑了整个生意”等商谚,都从正面和反面,反映了以迂为直的辨证哲理.在广告宣传上,有时巧用欲扬欲抑之计,也能收到比正面敲锣打鼓地宣传好得多的效果.某国皇冠牌香烟想打入某海湾旅游胜地,无奈那里的香烟市场已趋饱和.后来他们根据海滨胜地禁止吸烟的规定,在当地到处张贴“禁止吸烟”的宣传画,同时在“禁止吸烟”几个赫然大字下面,若无其事地注上一行小字:“皇冠牌香烟也不例外”.这样的宣传画一贴出,游客纷纷议论:为什么要特别标明皇冠牌香烟也在禁止之例呢?皇冠牌香烟究竟与众有何不同呢?……从而激发了游客极大的好奇心,非要购买皇冠牌香烟不可.于是,皇冠牌香烟销量徒然大增,迅速占领了该旅游胜地的市场.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九):

心系祖国 作文

“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幸福和温馨。这一天的到来要感谢那些伟大的共产党人和热爱祖国的人民,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这一天的到来感到骄傲和自豪(转 载于:www.BjyLd.com 月 亮岛教育网: 陈嘉庚的资料名人卡片_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共10篇))。

放眼祖国大地,我们会为祖国壮丽的山河而骄傲;走进民族大家庭,我们会感受到56的民族共处的温馨。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江山如画。多少描写祖国景色绚丽多姿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表达了诗人那一颗爱国之心。

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共有一个家,那就是中国!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如同一首悦耳的曲子永远的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老师也曾给我们讲过华人华侨的故事,他们虽然和我们远隔千上万水,却割不断名族的血脉,他们用那一颗鲜红的心来回报祖国,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们和我们一样是炎黄子孙,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着祖国。陈嘉庚就是一个热爱祖国却远在他乡的海外赤子,他虽然远在他乡但他却用爱国之行来回报祖国,贡献祖国。他少年随着他的父亲去了南洋,青年就经营了农工商,自己节俭用钱来捐给祖国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的事迹曾感动了多少中华儿女,他的行为为中华儿女树立了榜样!

还有多少人和陈嘉庚一样的海外赤子支持、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他们那勤劳、勇敢、坚毅、智慧的精神像种子一样播在了中华儿女的心田(转载于 :www.BjyLd.com 月亮岛教 育网: 陈嘉庚的资料名人卡片_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共10篇))。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们也很多,景色也不错。”让我们心系祖国,团结友爱,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幸福!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

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十):

中国汉字的写法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中国古文正规的书写方式是:竖书成行,自上而下写满一行后,再自右向左换行.由于汉字的特点,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竖排成行;同时,汉字也并一定非竖写不可,同样可以横写,既可以自左而右,也可以自右而左横排成行.在历史上,除正规的竖写方式之外,偶而也见有横写的,例如对联中的横幅必须横写.
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1955年1月1曰,《光明曰报》首次采用把从上到下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光明曰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曰,《人民曰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从竖到横的排列阅读,对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个极大的变革.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有人开玩笑说,直到汉字改为横写,我才知道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横着长的.还有人调侃,人家西方人的文字是横写的,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意思是在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因而才有否定前人,独树新解的创新意识;中国的古是竖写的,读者读者一边阅读一边点头,意思是说“对,对,就是这样!”,因而才有迷信前人,墨过成规的保守意识.
上述说法都有几分道理,也正好被某些民族虚无主义者用来作为攻击我们祖先的把柄,所谓我们的祖先笨到都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怎么长的.因此有必要为古人分辩一二,否则,让那些骂祖宗的声音天天刺人耳膜,岂不是失责吗?
前面提到郭沫若先生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大有跟风之嫌,郭先生本人是研究古文字的大家,仅在汉文横排己成定局的时刻凑上一嘴,为之助阵,却并没有见到郭先生仔细分析古汉文竖写原因.以郭先生的影响,如果当初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古文竖写和现今改为横排的原因(本人孤陋寡闻,未见相关资料),那么就不会为民族虚无主义者留下把柄了,至少在汉字书写方式上如此.
抛开排版印刷不谈,仅就汉字的书写来说,汉字是最适合竖行书写的.在竖行书写的方式下,汉字写起来流畅连贯,有一气呵成之势,横行书写则容易出现停顿现象,难成气势.所以,书法作品大都是竖行书写的,偶见横行作品,其艺术性也往往比不上竖行作品.其中的原因是,汉字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适合竖行书写的特点.汉字由横、竖、撇、捺、折五种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互相交错进行二维布置.写汉字时,总是由左角或上面起笔,收笔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右上角补上一点,或向右上提笔带出弯钩,这类字适合在右边横着写下一个字,但其仅占汉字的少部分;另一类是在右下角或下面收笔处,或者收笔于中间,这类字适合在下面竖着写下一个字,占汉字的大部分.这里所说的仅是汉字适合竖行书写的原因,汉字竖行书写是历史原因决定的.抛开历史谈科学性,就像嘲笑秦始皇不坐飞机一样无理.
现今被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钟鼎文).甲骨和钟鼎都不是正常的书写材料,前者只是刻上卜辞用来占卜吉凶的,后者则是写有铭文的器物,而真正的书写材料是专用于写字以记事或记言的东西.曰常经验告诉我们,人们总是按照习惯行事的.由于甲骨文和金文大都是竖行书写,说明当时人们习惯于竖行书写,而这种习惯则源自当时的正常书写工具和材料.根据竖行书写的习惯,我们有理由推测,至少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形成完善熟练的书写技术体系.这样书写体系就是,用刀子作书写工具,用竹片或窄木板(条)作书写材料,用小刀在竹片木板(条)上刻划出字迹.

热门标签: 陈嘉庚的生平资料
《陈嘉庚的资料名人卡片_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共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陈嘉庚的资料名人卡片_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共10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