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三篇

时间:2020-11-02 用考关注 点击:
《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共收入109则故事,分为对内篇和对外篇。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篇一

  认真逐篇读完《习近平讲故事》,感触颇深。一是惊讶于他广博的学识,二是倾佩于他的学以致用。旁征博引,用生动的事例阐明道理。109个小故事,讲述的主人公从帝王到官员,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阐明了中国历史文化之“道”,中国改革发展之“道”,中国大国外交之“道”。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他在国际上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把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他在国际场合的演讲,文风清新,独具魅力,凝练而有深度,已经成为国际政坛的重要“品牌”。而在国内,他用非常接地气的讲述,让党的方针政策入耳入脑入心,更好地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宣传他的治党理念。说起治党理念,我理解,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在不同场合讲的这些故事,我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题:

  一是初心、信念。在《黄炎培之问》、《亡国之音》、《半条棉被》、《民心所向》、《康熙不取灵芝》等故事中,他讲述了一个道理:我党是为了让中国劳苦大众活着、活好、活得有尊严而成立的,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做一切事都必须依靠人民。如果党的各级干部不务实,只说虚话不做实事,老百姓活不好、活不下去,最终结果是政权的垮台。只有民心才是政权存亡的关健。违背了初心,最终必然会丧失民心。因此,不论走多远,中国共产党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他在《要言妙道》、《上行下效》、《信仰的力量》等故事中,阐明了共产党员要有坚定信念的道理。信念不坚定,精神之钙不补足,就会像楚国太子一样“精神越渫,百病咸生”。只有心中有信仰,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封建社会清明的统治者都能做到不取灵芝、不收宝犀带,我们作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者,更应该懂得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上行下效的道理,应该牢记“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的箴言。

  二是忠诚、清廉。《四知拒金》、《民之脂膏》等故事中的封建官员为了忠于他们的君王,为了让自己忠诚的政权更长久,能做到不取民脂民膏,让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百姓的尊重,也将自己的清名留于史册,成为廉吏的代表,官员的典范。

  我们的入党誓词里有一句“对党忠诚”,这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而我党又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忠诚。古代清官是靠道德来约束自己,而我们心中是有信仰的,我们是用觉悟来自律。有觉悟方能辩是非、明公私、养正气、祛邪气。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只有自己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谦虚低调、清正谨慎,才能确保个人不逾矩、权力不越轨。要心存敬畏,经常反躬自省,慎权慎独慎微慎友,遵纪守法,不碰底线。要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是忧患、担当。通过《二世而亡》和《霸王别姬》,习总书记讲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反映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他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胁就是腐败。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而要防止我们热爱的党、热爱的祖国走到这一步,绝不能像《要言妙道》中的楚国太子一样终日萎靡不振混吃等死,也不能像南朝皇帝陈叔宝一样胸无大志生活奢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体现应有的担当。在《老师的人间大爱》、《政治家的抱负》中,通过列举老师和政治家的故事,对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尤其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被喻为“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我们要有蓬勃的朝气,干事创业的勇气,尽职尽责,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通过阅读《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也迸发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情。习总书记是在读了大量的书籍之后,才能讲出这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才能通过故事打动人说服人。阅读故事以后,我最有感想的主题就是以上提到的三点,再归纳一下就是忠诚、干净、担当。

  忠诚、干净、担当,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是领导干部的核心素养。我们要当政治上的明白人,不忘初心,对党忠诚;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守规矩,不越红线;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做事,沉下心来,干在实处,为杏花岭区的腾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篇二

  与一般的理论学习书籍相比,《习近平讲故事》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文字生动、底蕴深厚、耐人寻味。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好比聆听一堂好课,启人深思。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本书,的确给我这样的感受,它就像一个课堂,让我沉浸其中,收获良多。

  首先,这是一堂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课。

  109个故事,有的援引自古籍经典,有的采撷于生活细节,有的取自于亲身经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故事的第一主讲人,向我们展示了讲故事的最高境界。他叙述张伯行为杜绝送礼者来访在衙门口张贴《却赠檄文》的故事,将一代廉吏严以用权、廉以为官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深情叙述三名女红军将仅剩的棉被剪掉半条留给借宿百姓的故事,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展现得一览无余;

  而他追述自己走30里路借《浮士德》的故事,让我们为他热爱文学、热爱知识的举动而感动不已。他善于把中国故事讲述得激荡人心,把中国道路讲述得引人入胜,善于把人物描述得有血有肉、把细节刻画得形象生动、把观点表达得深入浅出。

  其次,这是一堂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课。

  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故事虽然平实质朴,但是涉及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西汉枚乘《七发》中吴客劝谏楚太子固本培元、东汉杨震“四知拒金”、康熙不取灵芝……他用自己的笔追效古贤,写活经典。他还先后引用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金陵五题》、杜牧《阿房宫赋》以及《古文辑要》等历史文化典籍。他善于古为今用、点铁成金,或借以阐明领导干部做人要谦虚谨慎、提升修养;或用来告诫广大官员为官要秉持原则、杜绝贪腐。

  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钟爱,正是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体现。他在去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由此,我联想到最近正在每日刷新票房的国产电影《战狼2》,截至8月14日,已经斩获45亿,创造了华语电影票房奇迹。国产影片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肯定,其背后反映的正是我国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国家制度、军事实力等方面的自信都逐渐攀升,开始推翻过去普遍认为的“西方的月亮比较圆”、“中国国民素质比较低”等等消极论调,人们越来越坚定地相信,世上不只有美国队长,更有走出国门的中国英雄。

  第三,这是一堂发人深省的思想政治课。

  有人说《习近平讲故事》是在“用故事讲述治理之道”。的确,109个故事,是对改革发展的指引,是对大国外交的思考,也是对修身为人的领悟,每一则故事背后皆有深意。

  “义乌的阿拉伯餐厅”——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述一个普通的阿拉伯商人在义乌立业成家的故事,向世界介绍了开放、包容的义乌,进而表达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内在相通。“包揽金牌的滋味”——从米卢带领中国队闯进世界杯,到中国跳水教练助力墨西哥运动员夺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这两个体育故事是要说明“合则强、孤则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之洞的感叹”——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述历史上改革者面临的困境,提出改革中“凝聚共识”的重要性,为改革者撑腰打气,给予正向激励。“革命的青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重温共产党人青年时期荡气回肠的奋斗历程,激励当代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不懈奋斗。

  无论是对内篇中对于廉洁做官、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娓娓道来,还是对外篇中对于和平往来、以礼相待、互利共赢的侃侃而谈,都是对我们在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等方方面面的深刻教育。

  读罢,我也联想到一则小故事:

  一位哲学家在一片杂草中给学生上最后一课,他问弟子该如何除去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有的说烧掉,有的建议撒石灰,还有的建议连根拔掉。哲学家听完后说:“下课吧,你们回去用各自的方法找一片杂草除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这里。”一年后,学生们果然全部再次回到这里,不过却发现这里没有了杂草,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后来哲学家去世,弟子们才明白: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这个故事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要想让灵魂没有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我想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这本书如此打动人心的内在原因:不在于故事内容的玄妙,不在于手法技巧的精妙,而是故事背后展现的深邃思想、高远境界、崇高品德(转载于 :wWw.bJylD.com 月亮岛教育网 :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三篇)。而这,或许也是他最想通过故事传达给我们的吧。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篇三

  最近拜读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后受益匪浅,特别是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三命而俯”的故事后更是感慨良多。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了正考父的故事。习总书记指出,“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两千多年前的正考父已经意识到地位越高,做人越要谦恭,处事越要谨慎的道理,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在人民赋予的权力面前谦虚谨慎,以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姿态干事创业。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谦虚谨慎,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度清醒和高度自觉。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再次强调,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13亿多人共同富裕任重道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谦虚谨慎就是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份,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不自以为是、不居功自傲、不挟势弄权,不越雷池,不触底线;就是要强化党章党规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补足精神之钙,锤炼道德品质;就是要扑下身子向实践学习,向职工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摔打锻炼,提升能力素质;就是要去除贪欲、力戒奢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对待群众和学习,对待权力和欲望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把握好自己,但在工作中干事创业我们却不可循规蹈矩、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应该在讲政治、讲规矩、守纪律的前提下敢作敢为、锐意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一个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典范。1982年,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刚来正定,就做了一件别人不敢做却又想做的事——“大包干”。在质疑声、胆怯声中习近平却没有丝毫动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包干”的试点公社当年的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随后,“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开,开创了河北省的先河。如今看来,正是由于习近平抓住机遇,打破束缚,敢作敢为,才奠定了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28岁的习近平拥有敢作敢为的胆识,如今身为总书记的他更显露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气魄。在改革发展面前,他亲自挂帅,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在治党治军面前,他铁腕治吏,敢于“苍蝇、老虎一起打”。

  敢想、敢做、敢当,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推崇并身体力行着,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前,太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作为我们卫计人在医改中不仅需要统筹全局、循序渐进,更需要敢作敢为,打破陈规旧制、走出固有模式,用创新的思维争当医改的推动者与实践者。一是要始终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医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确保老百姓享受到医改的真正成果。二是在医改中,对政策之内的事情,要大胆干、放心干、放手干,最大限度释放上级政策效能,挖掘上级政策潜能;对政策之外该干的事情,要借鉴干、比较干、探索干,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健康太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转 载于:Www.bJYld.com 月亮岛 教育网: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三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要能在群众面前谦虚好学,欲望面前节制有度,权力面前谨慎从事;难题面前敢作敢为,矛盾面前敢抓敢管,风险面前敢闯敢试,就能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就能创出一片新天地,取得一番新业绩。

热门标签: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文章下载

《学习《习近平讲故事》心得体会三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