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

时间:2021-04-12 用考关注 点击:
为促进全省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基本建成反应迅速、可靠完备的防汛抗旱保障体系,有效防御水灾害威胁;基本建成蓄泄兼筹、调控自如的雨洪水资源利用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体系,有效保护自然生命系统;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

  20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完善站网布局和提升监测能力为主线,以强化水利监管支撑服务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保障,不断推进赣州水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赣州水文现代化水平。

  一、夯实基础,完善水文监测站网

  进一步加强水文站网建设,重点加强行政区域边界、跨界河流、重要城市、重点水土流失区、重要报汛站、东江源区等水文站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适应“大水文”发展要求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体系,建设水资源综合信息监测系统,提高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监测服务能力。

  二、强化应用,提升水文监测能力

  抓好水文测报和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技术装备提质升级,补齐补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下大力气改进水文监测手段和方法,全面推进新技术新仪器应用,全方位提高水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水文现代化发展步伐。稳步推进东江源区水文水生态监测保护研究系统项目建设,补齐水生态监测短板。加快推进水文全要素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满足实时在线全要素、全自动、全覆盖的智慧水文监测要求。

  三、主动融入,拓宽水文服务领域

  找准水文工作在经济社会和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位置和切入点,围绕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六大攻坚战、建设海绵城市等各项重要战略部署,加强与水利、气象、应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住建、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研究和实施与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文事业发展方案,坚持改善基础设施与改进管理服务共同发力,让优质的水情和水资源产品服务并惠及赣州人民群众。

  四、整合资源,丰富水文服务产品

  立足用水文信息化推动实现水文现代化,统筹水文基础数据、应用支撑、服务平台,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到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加快数据服务型向成果服务型转型升级。充分应用赣州水情自动预报平台拓展预报领域,继续打造赣州水情服务“升级版”,实现实时、自动、滚动预报。依托重点项目实施,强化资源整合,逐步推进水文应用系统云化全覆盖,实现云端集中部署的系统管理模式,构建“互联网+智慧水文”服务体系。

  五、选贤任能,加强水文队伍建设

  要结合水利改革发展,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紧跟时代科技发展,定期开展专业技术竞赛和现代化技术应用方面的人才培养,适应水文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的落实,全面推进党建、水文宣传与文化建设、综治、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精准扶贫等工作。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xx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五)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七)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八)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

  (九)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搞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十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

  (十三)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十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十五)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十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十八)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九)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转 载于:www.bjYlD.com 月亮岛教 育网: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二十一)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二十二)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三)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转载 于:Www.bjYLd.com 月亮岛教育网 :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二十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十五)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二十六)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二十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水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

  (二十九)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更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xx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水文工作,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水文改革发展的思路,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水文事业发展。

  一、20xx年水文工作主要成效

  一年来,全国水文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贯彻落实2018年水文工作会议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持续推进水文行业改革,加强水文能力建设,不断夯实水文基础,圆满完成水文防汛抗旱减灾测报任务,积极拓展水文服务领域,为水利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和保障。

  (一)水文行业管理取得新进展

  全国水文系统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行业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水文法规和体制建设取得新发展。在水文法规建设方面,各地持续推进水文立法工作进程,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陕西省水文条例》,水文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水文机构改革方面,2018年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之年,水利部仍然保留水文司,行政职能得到加强。各地水文部门以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改革目标,超前谋划,积极争取在改革中强化水文机构职能、保持机构完整和人员稳定。有的省份先期启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辽宁省整合厅属相关事业单位组建正厅级省水文局,下设正处级地市水文分局;黑龙江省继续保留副厅级省水文局。在基层水文体制建设方面,四川省新成立的8个地市水文分局全面投入正常运转;广东省水利厅在新成立的深圳市水文机构加挂广东省水文局深圳水文分局牌子,实现双重管理;河北省涉县水文局挂牌成立;山东省17个设区市政府分别组织召开推进县级水文工作专题会议,潍坊、烟台两市出台加强县级水文工作的意见,泰安市编办同意4个县级水文机构双重管理,青岛市、烟台市各县级水文机构实施双重管理;江苏徐州市政府出台加强水文工作意见,市发改委批复徐州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泰州市政府出台水文管理办法,常州市成立金坛区指前、直溪两家镇级水文服务站,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发展。

  二是水文运行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水利部出台了《水利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将水文测验辅助业务、水文监测设施维护等内容列入《目录》,为购买社会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山东省落实年度政府购买服务经费6705万元、购买社会劳务服务516人,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人员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水文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绩效管理办法》。辽宁省将购买服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和《劳务派遣人员基础业务培训方案》,加强对劳务派遣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业务培训,目前劳务人员在水文常规观测、常用设备维护、日常报汛等基础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化解了基层水文测站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是水文监测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实施水文监测资料整编改革,在全国水文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破除传统观念、创新水文资料整编方式,推进测站整编日清月结。2019年1月31日全面完成2018年度全国10卷74册水文资料整编任务,整编数据共计4282万字组,差错率为万分之零点五,优于规范规定万分之一的要求,各册成果质量均为优秀。全面完成整编任务时间比往年提前10个月,大幅度提升资料使用的时效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持续深入推进水文监测改革,各地不断优化水文监测方式,加快推进自动监测和水文巡测,目前20个省份编制完成水文监测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除18个国家基本水文站继续实行驻测外,全面实行以新划定57个测报中心为基本单元的巡测管理新模式。河北省建立以35个水文测区为单元的水文业务管理模式。

  四是水文测站管理更为规范。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部分专用水文测站纳入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时充实国家基本水文站网,进一步完善站网整体功能;印发《国家基本水文站名录》,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的设立调整审批和日常管理提供了支撑。各地认真落实水利“放管服”改革工作,不断规范水文测站管理,依法维护测站稳定运行,全年受理审批水文测站设立调整事项30余项。

  (二)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依据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地方新增建设任务,全国水文系统在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等方面扎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成效显著。规划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完成对《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中期评估工作,总结评价了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充实,为后续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沿海地区感潮河流水文监测能力和防台防汛科学决策能力建设提供规划依据,在流域管理机构和沿海11省区市水文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印发了《潮水位站网规划》。黄委编制完成《黄河水文发展规划(2018—2025年)》,吉林省编制完成《吉林省水文现代化规划(2016—2030年)》,黑龙江省编制完成《黑龙江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规划》,江西省编制完成《江西水文站网规划》,均获批复。项目前期工作方面,各地水文部门依据《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积极推进建设项目立项,压茬推进相关项目前期工作,储备了一批建设项目,为增加2019年投资规模创造了条件。

  二是项目实施与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下达2018年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年度投资计划6.1亿元(中央4.4亿元、地方1.7亿元),安排了一批水文测站、水文监测中心和部分水文业务系统的建设任务;各地水文部门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顺利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投资完成率达90%。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已有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山东、河南、重庆、云南、甘肃和青海等11省份完成竣工验收。

  三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在部信息中心和各地水文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主体建设任务,项目建设整体进入扫尾阶段,各单项工程技术预验收完成率达100%。按照《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和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的通知》,各地及时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年度预算内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工作和9677个地下水站水质监测任务,有力保障了工程运行和效益发挥。

  (三)水文测报工作圆满完成

  20xx年,全国水雨情特点明显。全国降水总体偏多,汛期全国平均降水量5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多地暴雨突破历史极值,6月初至7月中旬,嘉陵江岷沱江连续出现6次强降水过程,累积面雨量列历史同期第1位;广东惠州高潭镇最大24小时雨量达1056毫米,为历史罕见。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四大江河共发生7次编号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2次编号洪水,干流重庆寸滩江段水位超保,嘉陵江上游、涪江上游和沱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黄河上游发生3次编号洪水,上游甘肃宁夏内蒙古河段持续较大流量60多天。全年共生成29个台风,登陆10个,登陆个数为1994年以来最多。多个台风出现罕见怪异路径,深入内陆北上影响严重,“温比亚”给华东华北东北10个省份带来较重风雨影响。“山竹”为20xx年登陆我国最强台风,“玛莉亚”为有记录以来7月份登陆福建最强台风。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全国水文系统从最不利因素出发,超前部署、加密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圆满完成了全年水文测报任务,展现了广大水文职工忠诚、担当、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

  一是精心做好汛前准备各项工作。部党组高度重视防汛水文测报工作,鄂竟平部长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水文测报有关工作。水利部汛前修订颁布《全国洪水作业预报工作管理办法》,指导洪水预报制作发布、预报联合会商等工作。水文部门提早开展各项汛前准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织对水文测站设施设备开展了全覆盖的专项检查与维护,及时修复水毁,排除安全隐患,开展应急演练,坚持问题导向,对测报薄弱环节迅速采取管用措施补齐短板。根据中长期预测预报,针对北方测报薄弱环节,水利部召开全国水文测报工作视频会议和海河流域水文测报工作讨论会等专题会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部署。专门开展了北方流域省份洪水预报演练和专项检查督查,全面摸查水情预测预报能力,针对发现问题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二是汛期水文测报精准可靠。汛期,水文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及时精准预测预报,强化联合会商分析,成功防御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等流域编号洪水,科学防范“山竹、玛莉亚、温比亚”等台风袭击,全年向水利部报送水雨情信息9.64亿份,发布洪水预警835次。长江委密切跟踪雨情、水情和沙情,及时开展监测预报和滚动分析,成功应对2次编号洪水和2012年以来三峡水库最大洪水过程,提前一周准确预报3次强降雨和洪水过程。黄委准确监测预报3次编号洪水过程,共发布洪水日常预报1032站次、降水洪水预报和水情通报等500余期,发布洪水蓝色预警8次、黄色预警3次。四川省在应对“7.9”洪水中,广大干部职工昼夜坚守,连续作战,为江河水库的削峰滞洪、减淹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全省取得抗洪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委书记彭清华、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副省长尧斯丹等领导先后到水文部门和水文站看望水文职工,对水文测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广东省在防御超强台风“山竹”过程中,滚动发布6期台风暴潮预报,提前5天预报珠江三角洲将出现超百年一遇、超历史的高潮位,为全省各级政府部署防御特大风暴潮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得到省防总及东莞等8个市的市委市政府表彰。黑龙江省发布洪水预报132站次、雨量预警2424站次、河道预警58站次,为有效应对大范围、多场次洪水过程,特别是成功防御呼兰河流域性大洪水作出重要贡献。福建省共应对9场致洪暴雨、3个台风天气,发布预警信号37次;防抗8号台风“玛莉亚”期间,李德金副省长专程到省水文局看望一线职工,充分肯定水文职工的奉献精神。河南省受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多地出现罕见特大暴雨,重现期均达500年,水文部门在台风形成的低气压过境期间,坚持每3小时向省防办提供一次雨水情分析材料,为防汛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旱情监测分析和信息服务不断增强。各地水文部门积极开展墒情监测、信息报送和旱情分析评估,为抗旱工作提供水文技术支撑。内蒙古自治区6月23日启动自治区抗旱Ⅳ级应急响应,82个墒情站报送土壤墒情信息950条。吉林省报送23万余条墒情信息,编制墒情专报25期,新建20处自动墒情站,完成40处自动墒情站田间持水量测定和分析工作,为旱情等级评价提供重要数据。陕西省加强墒情监测和数据分析,编写旱情分析评估报告18期。

  (四)水文应急监测贡献突出

  10月至11月期间,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接连发生4次堰塞湖事件,其中金沙江上游川藏交界处因山体滑坡分别于10月10日和11月3日2次形成堰塞湖,最大蓄水量分别为2.9亿、5.8亿立方米,最大溃决洪水流量31000立方米每秒,造成金沙江叶巴滩至奔子栏江段流量超历史;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因冰川崩塌泥石流分别于10月17日和10月29日2次形成堰塞湖,最大蓄水量分别为6.0亿、3.2亿立方米,最大溃决洪水流量32000立方米每秒,造成雅鲁藏布江墨脱县德兴江段流量超历史。

  长江委和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水文部门发扬担当奉献精神,主动作为,不畏艰险,连续作战,全力投入水文应急监测工作,为堰塞湖应急处置和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事件发生后,长江委第一时间响应,派出1个专家组和7个现场监测组,在堰塞湖上下游700公里的战线上布控7个监测断面,先后投入无人机、测流测速等设备80余台套,后方技术支撑部门加强应急值守,滚动加密组织堰塞湖溃坝洪水分析和预报会商。面对罕见的超历史洪水,近百名长江委水文职工与洪水赛跑,成功抢测到超万年一遇洪水过程。四川省在发生堰塞湖灾情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并派出应急监测队赶赴现场,应急监测队员在道路中断情况下携带设备,昼夜兼程,徒步在高海拔地区艰难跋涉数小时赶到目的地,迅速开展堰塞体坝前水位实时监测,及时采集到第一手数据,为抢险救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西藏自治区水文应急监测组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开展波罗等堰塞体上下游湖区5个站点的应急监测和报汛工作,并与长江委、四川、云南水文部门建立水情共享机制,加强水情监测与研判,先后提供《水情快报》40期,圆满完成应急监测任务。云南省先后投入野外测量及后方应急分析值守人员250余人,发布洪水预报预警11期,出色完成了堰塞湖引起的“千年一遇”洪水水文测报任务。在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处置中,西藏自治区第一时间派出水文测报组赶赴现场,建立临时水位站,开展应急监测和洪水调查,先后提供《水情汇报》9期、《水情快报》50期,向印度提供水情101份,出色完成应急监测任务。

  此外,在应对水库出险、突发水污染事件中,水文部门密切跟踪,开展应急测报和数据调查分析,发挥了水文应急监测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应对7月19日乌苏图勒河超百年大洪水,增隆昌水库发生渗漏溃口险情,在恶劣环境下坚守测报,编制完成暴雨洪水调查报告。甘肃省积极响应突发水事件,迅速有效开展了舟曲南峪滑坡重大险情应急抢险水文监测,成功处置袁家庵柴油车翻车油污染、盐池县麻黄山乡油污染等突发水污染事件4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哈密射月沟水库7·31漫顶溃坝事件发生后,自治区水文局迅速响应,组织应急工作组,赶赴现场开展洪水调查,第一时间提交洪水调查报告。湖南省成功处置了湘江、渌水等重金属水污染事件。江苏省全年组织7次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特别是全力做好应对淮河上游排洪带来的面源污染应急监测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开展崇左市左江、桂林市洛清江等5起水污染事件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五)水文服务不断向纵深发展

  围绕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等水问题,全国水文系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保障工作。

  一是水资源监测工作加快推进。各流域机构积极推进53条跨省江河省界断面水文站建设,建立健全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体系。水利部印发《省界断面水文监测管理办法》,构建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401处省界断面和69处重要控制断面水文监测信息,积极推进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明确生态保护要求的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河流为基础,确定111条河流、205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开展监测分析,服务生态水量保障工作。长江委、黄委、河南、甘肃等水文部门开展了重要河湖生态水量目标控制断面的水量监测与分析工作。淮委服务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水量调度工作,20xx年共施测流量1175次、观测水位3242次、制作简报245期、发送短信7616条,为东线水量调度和水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完成了清水河、苦水河、红柳沟生态流量报告编制。各流域机构和省区市水文部门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完成成果初步汇总工作;各地继续开展城市水文试点工作,在49个城市全面铺开。北京市相关工作深度推进,开展城市水文流量计量试验项目,编制《城市雨水管渠流量监测规程》等。

  二是水文服务河湖长制工作稳步推进。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水文服务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面实现省级河湖长负责河湖的水文信息服务全覆盖基础上,两年内逐步实现县市行政区界水文监测全覆盖。目前,有28个省份1628处水文站、9745处水质站点监测信息作为河湖长制监督考核依据,其中为河湖长制服务新设水量监测站点312处、水质监测站点5122处。安徽省开工新建一批市界水质水量同步监测项目,初步完成200个断面、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水质监测分中心建设。贵州省根据全省省级河长、市级河长考核要求,规划新建跨市、跨县水文站96处。湖北省编制《湖北省省级河湖长责任河湖水质水量月报》,对省级党政领导担任河湖长的18个河湖的水质水量状况进行逐月分析评价,对水质水量较差的河湖提出治理建议。

  三是重点地区地下水监测分析工作扎实开展。201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对华北平原、黑龙江三江平原、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等地的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做出重要批示。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实施方案》,海委、河北编制地下水回补试点监测工作方案,河北省对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的30处控制断面沿途水量开展监测,并对11处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和119眼地下水监测井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完成了第一阶段补水水文监测任务,提交了中期评估报告,海委及时开展了复核、巡测和监督工作。围绕西辽河流域构筑万里北疆绿色长城,内蒙古自治区整理分析通辽、赤峰地下水长系列监测资料,积极探索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下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成因。黑龙江省选用513眼地下水站监测资料开展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分析,编制《黑龙江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分析》,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提供依据。吉林省编制《吉林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为制定超采区治理方案提供依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编制完成《新疆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报告》,并提供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复核报告等相关文件,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数据。

  四是水质水生态监测工作持续加强。水文部门加强年度水质监测工作,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基本达到100%,省界断面监测实现全覆盖,水质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与国家认监委协调沟通,将水利部开展的水质监测能力验证项目列入国家认监委能力验证计划,实施了水利系统300家实验室的能力验证,进一步提升水质监测数据质量与公信力。青海省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手段,开展可鲁克湖水生态监测调查,填补了高原河湖生态水文监测空白,开展三江源地区28个水生态监测站点监测工作,完成三江源地区重点湖泊河段水生态调查。河北省开展白洋淀淀区水质、底质和浮游植物等水生态环境调查,对水质水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全面掌握白洋淀水文水生态状况,并形成《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浙江省对20个典型供水水库及重要湖泊实行每月一次的常规浮游植物监测,全年采集水样达10000余份,取得水质检测参数20余万个。江西省以366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100个大气降水水质监测站、300个大型灌区水质监测点为切入点,构建立体式水质水生态监测网络。

  五是水文水资源信息发布影响扩大。在全国水文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及时发布《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地下水动态月报》《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年报》《地下水年报》等水文水资源信息,信息种类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影响不断扩大。随着水文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各地水文部门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成果服务。长江委、淮委分别编制发布《长江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水资源监测通报》《淮河省界断面水量监测月报》,提供各水系节点控制站、重要水库、调水工程、省界断面、水量分配断面等监测信息服务。太湖局发布水质、蓝藻、水资源等九类公报、通报、年报、月报、河湖健康白皮书等水文信息。江西省出台《县级水资源公报编制标准》,编制县级水资源公报和县级水资源月报,编制覆盖率分别达69%、18%。广东省编制了水资源质量通报、水资源公报、管理年报和水库水生态简报等,及时向社会发布流域水量、水质的动态信息。贵州省发布《贵州省县城以上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通报》《贵州省县城以上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年报》等直接关系民生的报告。山西省发布《水资源简报》《地下水年报》等,为水利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实用成果。

  (六)水文业务基础得到强化

  全国水文系统在技术标准制定、计量检定、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建设、援疆援藏、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努力开展工作,为水文业务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水文科技工作成果丰硕。以水文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开展水文科技研究,各地水文部门全年承担科技项目14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8项。长江委、淮委、江苏分获大禹二等奖各一项,吉林、甘肃、宁夏、湖南、广东、上海等省区市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加强水文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国产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等新设备、新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加快水文仪器装备、水文监测、数据管理等技术方法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发布实施《径流实验观测规范》《水质阿特拉津的测定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修订《水文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水文应急监测技术导则》等水文技术标准。

  二是水文人才队伍培训有序有力。水利部举办全国水文管理能力、水文监测新技术、水文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技术高级研修班等培训班,水文部门全年共举办培训班340个,累计培训1.68万人次。重庆市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全市区县水文机构进行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改变传统模式,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水文测验专家到每个区县水文站对测验人员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完成对区县252名技术骨干的水文测验、资料整编等技术培训,现场实作的培训方式得到了参训人员的认可和好评。吉林省在扬州大学举办了水文业务骨干人员提高培训班。开发了水文人事档案信息系统,成为全省水利系统首个建立电子人事档案的单位。江苏省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水文勘测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组织技术人员赴英国参加河湖生态和水资源保护技术培训等,搭建培养平台。湖南省在湖南大学举办了为期10天的县局局长和业务骨干培训班,在长沙理工大学举办了水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培训班,在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分3期对全省所有县局近400名职工进行了轮训,培训规模和力度创湖南水文历史之最。

  三是水文监测质量管理不断加强。为强化管理,开展了年度水文测验质量检查评定工作,增加了对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的质量检查。浙江、青海、海委等地制定了本部门的水文监测质量评定办法或质量评定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水文监测质量管理的体系,持续提升资料成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按照《20xx年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和水利系统水质监测能力验证实施方案》,对全国116家水质监测机构进行了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并重点加大了长江经济带沿岸省市监测机构的检查力度,有效提升了各级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为长江大保护和水资源监管等工作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撑。

  四是水文援藏援疆工作扎实开展。按照中央和水利部关于援藏援疆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充分发挥水文行业对口援助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水文援藏援疆工作,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业务帮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安排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2432万元,用于西藏、新疆两地的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水文站网,增强了水文服务能力。各流域机构和有关省(区、市)水文部门按照水文对口援助工作机制开展了大量工作,据统计,各地水文部门全年向西藏、新疆和兵团援助资金87.8万元,仪器设备92台套以及办公生活用品,开展技术交流指导30批次,切实助力西藏、新疆水文发展。

  五是水文国际交流合作稳步推进。积极参与国际水文计划、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和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等国际组织活动。成功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UNESCO-IHP)第8届基于全球水文实验与观测数据的水流情势研究国际会议(FRIEND会议),以及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指导委员会第26次国际会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重视国家基础性水文事业和取得成效。组织举办芬兰“城市水文和水生态监测技术培训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参与国际河流涉外磋商活动,开展国际河流水文资料交换,完成国际河流水文报汛任务,全年累计向下游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报汛10万多条数据,接收信息近4万条。《中美地表水水文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框架下地表水水文科学技术合作相关成果,被科技部选编为中美科技合作典型成果案例。

  (七)水文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一年来,全国水文系统充分发挥电视、报刊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作用,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宣传水文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水文职工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普及水文知识和常识,不断扩大水文工作的社会影响,努力为水文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水文行业宣传深入开展。结合行业特点和社会关注热点,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水文宣传工作,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多角度开展水文专题宣传报道,发布水文要闻60条、其它新闻近300条,向水利部网站推送重要新闻20余条;第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文国际会议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1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对会议和水文工作情况进行了报道;编印《中国水文》宣传画册,改版升级《江河潮》杂志。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全年报道水文工作485次,省级及以上其他媒体报道水文工作1100余次。2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非常年夜饭》栏目播出《悬崖上的春节》纪录片,展现黄河龙门水文站职工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水文风采。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我国水文测站实现大中小河流全覆盖”改革开放40年水文建设成效。重庆市主动加强与宣传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在市内外主流媒体发布新闻30余条;在重庆日报上发布题为《为了一江清水浩荡东流-重庆水文人勇立潮头续写新篇》的水文整版宣传;在人民网-重庆频道搭建《守望初心 把脉江河》专题页面,梳理重庆水文文化,展示水文基层动态;制作发布《我们是江河把脉人》人物产品,展示水文人物风采;深入挖掘宣传水文先进典型人物,谭波、李庆波两位同志被评为首届重庆基层水利实干家。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青海水环境监测中心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福建水文局双获“第八届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和“第十三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湖北水文局获“第八届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称号,湖南湘江流域水文展示馆建成开馆。江苏徐州分局陈磊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书光等6名水文职工获第十届全国水利技能大奖,李凯等11名水文职工获第十届全国水利技术能手;湖南益阳市水文局李国庆和海南三滩水文站庞书智、李瑞兰夫妇被评为全国第一届“最美水利人”,彰显了水文行业精神风貌。

  过去的一年,水文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级水文部门真抓实干,得益于广大水文干部职工辛勤付出,全国水文人用实际行动为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水文改革发展与新时代中央治水方针的要求,与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在站网体系上,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测站功能不完善;二是在监测手段上,水文测站设施设备老化,自动化水平低;三是在信息服务上,业务系统建设不完善,数据处理服务智能化程度低;四是在体制机制上,水文管理体制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应用创新短板明显。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深化改革与创新来加以解决。

  二、20xx年水文重点工作

  20xx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水文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中央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补齐水文工作短板、强化水利监管支撑保障,贯彻落实叶建春副部长在本次会议上提出的水文改革发展工作思路和明确的下一阶段重点工作。2019年,水文部门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强化一个保障。

  (一)全力做好水文测报工作

  全国水文系统要按照“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的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防强台,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全力以赴做好水文测报各项工作。一是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各级水文部门要尽快部署开展汛前准备工作,水文测站维护和检查要做到全覆盖,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网络和信息畅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水文测报业务培训,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测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水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要加快升级完善雨水情会商系统、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业务系统平台,针对北方地区测报薄弱环节,修订完善江河洪水测报方案。二是切实加强监测预报。要细化汛期水文监测人员配备、监测巡测工作部署,保障水文监测准确高效;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和雨水情变化,加强值班值守和分析研判,强化预测预报和联合会商,着力提高预报精度和时效,及时发布水情预警信息,重点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完善墒情站网监测体系,组织开展墒情自动监测仪器产品检测,推进墒情自动监测,加强监测数据比测和监测数据分析评价,提高旱情分析预测预警能力。三是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完善和优化水文信息报送流程,加强涉水工程水文信息报送工作。要积极推进部门间协同配合,主动加强与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会商与合作,推进信息共享服务。四是开展水文站“百站大检查”活动。水利部将重点对100处国家重要水文站和中小河流专用水文站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测站组织管理、测报作业、设施设备运行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各地要加强测站管理,完善测报方案,保障信息畅通,进一步推进水文测站规范化管理。五是做好跨界河流水文测报工作。认真实施中俄、中朝、中哈、中印、中孟、中越、中湄等国际河流对外报汛和信息交换协议,做好国际河流水文测报工作。

  (二)编制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

  去年以来,鄂竟平部长针对水文测报手段落后的问题,多次强调要下大力气研究先进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应用,大力提升水文现代化水平。水利部已批复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任务书,这一规划是今后十年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解放思想,转变思路。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重新审视现有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和运行方式,坚决摒弃过时的技术手段和落后的生产模式,树立技术先进的理念,大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二是深入开展调研论证。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广泛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状况,充分吸纳相关行业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好的经验成果,结合本流域区域水文工作实际,研究论证水文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先进技术适用性。三是配合做好规划编制。各地要按照全国统一组织和部署,深入分析论证水文测报和信息服务等业务中存在的突出短板,提出本流域或区域水文现代化建设需求和规划内容。四是组织完成规划编制。部水文司将进一步细化规划编制方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咨询论证,提出水文现代化建设总体思路和目标,在汇总审核平衡各地建设需求和项目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完成《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协调做好审查报批工作。

  (三)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水文测报和信息服务能力,是补齐水文业务工作短板,强化水文服务水利监管工作支撑的重要保障。一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今年重点抓好国家水文数据库建设工程立项工作,加快推进中央直属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大江大河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二期)工程报批工作。各地水文部门要在今年内全面完成《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后续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二是加快年度项目实施。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已经下达2019年度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9.5亿元(中央投资7.0亿元、地方投资2.5亿元),投资强度和建设任务同上一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各单位要根据年度项目建设任务,统筹安排项目实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投资完成率要超过80%。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各地要切实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四制”,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在项目实施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现代化建设思路,大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更新一批先进仪器设备。要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围绕项目建设程序、资金使用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重点领域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

  (四)持续推进水文改革与创新

  水文部门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思路转变,锐意创新,持续推进水文改革与发展。一是推进出台水文政策文件。做好机构改革后水文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今年要研究起草由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水文工作的政策保障措施。完善水文条例配套规章,制订出台《水文监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促进水文信息共享。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出台水文野外津贴和水环境监测津贴政策。二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结合水利行业监管要求,不遗余力推进完善地方水文体制机制,继续完善按地市行政区划设立水文机构,推行水文双重管理;要依托水文巡测基地及中心水文站新建一批县级水文机构,推进县域水文管理和信息服务,继续推进乡镇一级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水文业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吸纳社会力量承担水文相关工作,解放基层水文人员,解决水文部门人少事多的难题;多渠道积极协调落实年度运行维护经费预算,保障水文设施正常运行维护。三是加快推进水文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结合水文现代化发展要求,因地制宜推进流量自动监测,开展泥沙自动监测试点应用,推进水文全要素的自动监测,提高水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完善水文技术标准体系,今年要开展《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等12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重点研究出台“水文现代化建设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技术文件。四是深化水文监测改革。各地要继续编制完善监测改革方案,加快实施步伐。在全面完成2018年度水文资料整编工作基础上,巩固改革成果,优化完善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流程机制,做好全国通用整编软件升级版的推广应用,加大力度推进测站资料整编日清月结,确保2020年1月底前,全面完成2019年度的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任务。

  (五)做好服务水资源管理工作

  围绕水利行业监管需求,加强监测和分析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监管服务支撑。一是做好水资源监管的水文支撑工作。全面完成53条跨省江河省界断面水文站建设任务,加强省界水文站点的监测和运行管理,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水文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范围内开展556处省界断面和205处生态流量控制断面监测及分析评价,各地要承担起相关工作;编制发布全国重要省界和控制断面水文水资源监测通报,提供动态分析成果。二是做好江河湖泊监管的水文支撑工作。以服务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根据不同地区河湖突出问题和河湖长制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水文服务河湖长制实施方案,优化水文站网,充实水文监测方法和监测项目内容,加强江河湖泊监测与调查,积极推进县域水文信息服务工作。三是做好服务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重视开展水文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实施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的监测监控和分析评估,为节水规划、目标、定额等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标、生态流量管控指标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评价成果。认真做好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有关成果汇总工作,保障成果质量。

  (六)做好水质水生态监测工作

  水质是水文监测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水文部门按照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强水质监测和分析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监管服务支撑。一是做好水质监测基础工作。今年水利部要启动地表水国家重点水质站名录编制工作,各地要按照水质监测站的代表性、重要性、系统性以及水量水质同步性原则,优选反映国家重要江河湖库水资源质量基本状况的水质站点,纳入国家重要水文测站管理,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落实水利行业监管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做好江河湖库和区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升水利系统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和监管水平。要加强对江河湖库和区域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工作,重视水质监测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监测信息管理,水利部年内将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实验室“百家能力验证”和水质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各地要加强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水质监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双提升。三是做好水生态监测工作。结合生态修复工程补短板和行业强监管要求,实施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重点湖泊的水生态监测,推进重点水域生物监测调查和水生态监测指标分析等。

  (七)抓好地下水监测分析工作

  地下水监测工作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也是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强地下水监测管理工作。各地要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投入运行为契机,明确承担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业务部门,充实和加强地下水监测人员力量,开展有关地下水监测技术培训,保障地下水监测数据质量。二是开展地下水站“千眼大检查”。水利部将对全国31省市区和新疆兵团的地下水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主要针对地下水超采区的监测站点,抽取1000眼地下水监测井,重点检查地下水监测井的仪器设备状况、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传输保障情况等;对地下水超采突出的河北等15个省区,采用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地下水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畅通。三是做好重点地区监测分析评价。要推进地下水超采区、南水北调受水区、海水入侵区等重点地区地下水监测分析工作,及时进行地下水资料整编。要按照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要求,全面完成试点河段水文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及时提供滚动性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成果,为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支撑。四是做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单项工程尚未完工的单位务必加快建设进度,项目法人要抓紧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力争2019年上半年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测站网的管理维护,保障地下水监测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时做好监测分析和成果应用,尽快发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效益。五是做好《地下水动态月报》编制发布工作。今年水利部要组织对《地下水动态月报》进行改版,要充分利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监测数据,科学分析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状况,完善地下水动态月报编制,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八)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水文部门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考虑水文基层人员多、水文测站点多面广高度分散、水文野外监测业务性和移动性强的行业特点,全面加强水文行业党建工作。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各级水文部门要把理论学习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加强基层党建,狠抓队伍建设。推进党建工作有效覆盖到基层测站,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党建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团结、求实、奉献、进取”的水文行业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水文改革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水文队伍。三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章和《纪律处分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等党纪党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两个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增强廉政风险意识,结合水文业务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重点加强对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招标投标、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水利部今年要颁布新修订的《水利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水文分册)》。

  新时代,水文工作要有新作为。我们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中央治水方针为指导,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提升水文支撑能力,努力开创水文事业发展新局面。

热门标签: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水文改革发展,提升防汛抗旱综合服务能力.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