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苏]访杨云卿淮上别业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18-08-05 小升初 点击: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是北宋画僧惠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今天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访杨云卿淮上别业》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原文

  宋/惠崇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转 载于:wWw.bjYLd.com 月亮岛教育网 : [杨云苏]访杨云卿淮上别业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注释

  ①杨云卿:未详(转载于 :Www.bjYld.com 月 亮岛教育网: [杨云苏]访杨云卿淮上别业原文及翻译赏析)。淮上别业:淮河边的别墅。

  ②河:淮河。冈势:山的连绵延伸之势。

  ③烧痕:火烧的痕迹。为了使春季草长得更好,人们常在冬天将干草烧掉。

  ④翎:羽毛。

  ⑤汀:水边平地。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翻译

  住得相近,便能常常过访/携手共游,前往野外凉亭/淮河迎面而来,截断了远处绵亘的山冈/春意透入烧荒的焦痕,呈现一片嫩青/久久眺望直到渔人收竿/振翅的白鹤惊散了我的沉吟/不必担心天晚迷失归途/前面的小汀上明月渐升。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赏析

  这是一首记僧俗交谊的诗。

  杨云卿,身世无考。他淮上的别墅与惠崇的住地很近,惠崇常来别墅叙谈。这首诗叙述了他们某个春天相邀出游的情形。第一句写他们平日的交往,第二句写他们同游到达了目的地一一野外依山伴水的一个亭子。三、四句写他们在亭上所见。河,当指淮河;烧痕,冬天烧山林野草时留下的痕迹。站在亭上瞭望。只见河水从两山问流过,好像把两出连绵之势切断了;而春天的步履已来到山林。一片片烧痕地里正长出青青新草。这一联对仗工整,笔力不凡。前一句写“山”“河”相克,各逞其“势”:水“分”山奔流汹涌而出,山“虽“断”而相连之“势”仍在,都有一种阳刚之气;后一切写:“春”“痕”相生,相依相得:“春”方“入”而“痕”已“青”,又显示了一种阴柔之美。尽管前人早已指出惠崇这两句是从唐代诗人司空曙、刘长卿诗中“偷”来的(见司马光《温公续涛话》、刘放《中山涛话》等书),但将这一刚一柔的两句联在一起描写眼前之景,并从整体上给读者以刚柔相济的美的享受,却是惠崇的功劳。他以此联“自负”,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在这美的环境中,同游人留连忘返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五、六句描写了他们在水边留连一直到暮色四起之时的情景:饶有兴味地看人钓鱼,一直看到渔人收钓而去;兴趣盎然地相对吟诗,惊飞了早已归宿岸畔的白鹤。但是,二人游兴似乎依然未尽,七、八句就写出了他们此刻的心情:不要为回去太晚难辨路径发愁吧,那刚刚升起的月亮不是已给前面的水边平地带来一片光明吗?诗虽然到这里结束了,但二人何时才尽兴归去,归途上又有何种佳趣,依然在牵动着读者的想象……

  自禅宗在中华大地传播以来,不少知识分子或入了禅门,或与禅师有密切的交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禅人的文化修养,也记载了世俗知识分子与禅人亲密无间的友情。诗中描写的那种高雅优游的心态,正是僧俗之士在情感上息息相通的证明。

  《访杨云卿淮上别业》作者简介

  惠崇 (?—1017),北宋诗画僧,淮南(今江苏扬州)人,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与希尽、惟凤等八人时称“九诗僧”。画工小景,烟雨芦雁,寒汀远渚,有盛名于时。沈括歌其为“小景惠崇烟漠漠”,实为南方山水画派之支流。苏轼尝题其画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今存其诗十四首。


热门标签: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杨云苏]访杨云卿淮上别业原文及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杨云苏]访杨云卿淮上别业原文及翻译赏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