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服务方案【十二篇】

时间:2023-05-10 教育头条 点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工程服务方案【十二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程服务方案1

  一、客户投诉及维修

  1、工程进入保修期内,客服部门接到客户要求维修电话后,客服部须先查卷,确定客户反映问题是否在保修期内,在核实无误后,立即填写维修反馈单下发给工程部,维修反馈单必须填清维修的业主姓名、电话、地址、内容及业主要求。

  2、工程部接到维修任务,工程部经理首先要查卷进行再次确定,必须亲自到现场查看真实情况,鉴定是材料供应商的产品问题、公司施工造成的原因还是客户方其他原因造成的。

  3、如果是材料供应商的产品问题,及时通知材料供应商,安排其服务人员在约定的时间上门服务。

  4、如果是客户自身原因,向客户解释清楚,并提出协助方案,帮助客户一起解决问题。

  5、如果是公司施工质量造成的原因,要确定维修项目及工程量,将维修项目及工程量同原合同预算书与增减项的《工程变更洽商单》进行核对,并采用数码相机拍照取证,确定维修项目及工程量后,认真、详实的填写《维修服务单》,须列明维修项目、工程量、每一维修项目的处理方法以及工料费用,经工程部经理核后报总经办。

  6、安排施工队进行维修服务,必须在24小时内及时与客户联系,认真地予以维修。

  二、维修施工队服务行为规范

  1、所有维修施工人员在进行维修施工时,必须穿着公司统一制作的工服并不得有任何破损。

  2、维修队人员须佩带本人工牌,所有工具应放在工具箱内。

  3、维修队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所有在施工人员应言谈举此规范得体,自进入小区就应注意体现公司的形象,走路要整齐精神。

  4、进入楼道后,不许大声喧哗,敲门三声一停,按门铃一按一停。

  5、礼貌的回答客户的问话并主动出示证件,为证明身份,可以证明预约时间或电话。

  6、进入户门后,应在玄关处全部脱鞋或用鞋套。

  7、入户后应首先有礼貌的要求客户出示保修单,客户如果没有找到,那么以竣工时间为保修开始时间,计算保修截止日,若超过保修期,应有礼貌的向客户说明,需要成本维修。

  8、维修人员无论任何理由不得使用或要求客户购买维修工具或维修材料。(成

  9、本维修可要求客户购买维修材料)

  10、请客户作好相应的遮盖保护,将客户的地板等保护好,避免污染。

  11、保修工程中,若使用客户电话、卫生间等设施应事先得到客户同意,使用

  12、完毕后,应将物品恢复原状和放回原位。

  13、维修完毕后,应将所有杂物、剩余材料等清理干净。

  14、向客户说明维修后的使用注意事项后再离开。离开时,不得在小区内游荡,

  15、应与来时一样,注意公司形象的离开。

工程服务方案2

  近日,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印发《河南省省级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在2017~2022年花费3亿元,依托省直中医医院优势专科,培育和建设25个左右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动省直中医医院服务质量、学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提升区域重大和疑难疾病的中医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健康中原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方案》指出,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以“区域一流,全国知名”为目标,争取1~2个专科进入国家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儿科、肺病科、肝病科、脑病科、心血管科、康复科,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急诊科(含重症医学科)、妇科、脾胃病科、外科、肿瘤科,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骨伤科、风湿病科、推拿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针灸科等15个专科正在接受审核。审核通过后,这15个专科将直接被纳入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

  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项目将按照“省内一流,区域知名”的目标,力争达到或高于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遴选标准。河南省省直中医医院可以结合本院具有专科(专病)方向和领域,推荐3~5个专科,审核通过后被纳入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培育项目。培育项目的建设周期为2~3年。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将在2019年前后,通过医院推荐、专家审核,在培养项目中遴选10个左右专科,纳入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

  《方案》明确,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将花费3亿元,用于保障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的实施。项目单位需要每季度向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报告项目建设进度,并于每年2月底前提交上一年度项目总体进展报告。此外,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将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以年度为时间节点对项目进行优劣奖惩。

工程服务方案3

       一、售后服务宗旨

  服务宗旨是“专业、规范、团队、高效”。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

  率提供承诺的各项规范、专业的服务,使您满意。

  二、 售后服务承诺

  我公司售后服务信息中心在接受到用户信息完整的报修后,信息中心在10

  分钟以内将维修、调试等具体服务任务进行落实并回复信息源;服务人员在2小时以内到达现场解决问题。并配用常年备品备件库以用于为客户提供最好的售后服务。我公司对所售产品实行终生服务。

  三、 服务人员配置

  售后服务中心有全国售后服务经理等管理人员68人,并有多名技术全面、

  服务周到的服务主管和技术支持人员。山东省主要城市共设立23个售后服务中心,29家维修站,维修调试服务人员共有110名。售后服务中心拥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技术力量,配有充足的零配件仓库,有专业维修工具20余套,多名专业维修人员,同时常年派驻专业售后工程师,进行培训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售后服务信息中心,面向全国受理产品报修及投诉服务:

  四、 保修服务内容

  1)本工程提供自调试验收后36个月的保修期。

  其中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工程为3年;

  供热与供冷系统为3个采暖期、供冷期。

  2)对于重大工程项目,售后服务中心根据用户或安装单位的要求,在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将派人到现场作技术指导,并对施工质量作监督,协助业主进行工程安装验收;

  3)保修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故障,公司免费更换配件并维修产品至正常状态。

  五、 保修期内免责申明

  产品以下几种情况不属于保修之内,但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优惠的收费服务:

  1)因用户使用、维护、保管或运输不当而造成损坏的;

  2)由于当地电网电压或供给空调产品的电源电压不稳定,造成的损坏;

  3)由于用户非正常使用:如安装使用环境恶劣,自行更改电路配线及更换内部零配件等造成的损坏;

  4)无保修凭证的;保修凭证上空调产品的名称、型号、编号与被修理空调产品的名称、型号、编号不符或涂改的;

  5)因不可抗拒力、自然灾害(暴风雨、地震等)或意外事件所造成的损坏;

  六、 延伸售后服务

  为免除业主对我公司产品保修期外的后顾之忧,保障产品能够正常运行,根据业主的需要,我公司售后服务为业主提供价格优惠的保修期外的维修及保养服务,并签订保外维修保养合同,提供的服务内容如下,具体条款以保外维修保养合同为准。

  1.设备巡检服务:空调使用季节每两个月进行免费巡检一次,并做详细的记录,一式三份一份留交用户,一份交售后服务中心备档。

  2.设备保养服务:每年将提供两次免费保养(每年首次开制冷时与首次开制热时)。

  保养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清洗室内机回风过滤网;

  2)电路检查:检测供电电压;检查线路连接点并紧固,检测机器运行电压及运行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内;

  3)氟路系统检查:检查压缩机运行工况,检测氟路高低压压力状况;

  4)风管路系统检查:检查室内机、冷却塔风机运行工况,空调机组出口静压是否正常;

  5)检查冷凝水水管排水是否顺畅;

  6)检查机器运行有无异常声音。

  3、设备维修服务:

  在签约的保修期内,公司维修服务人员将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并解决问题;配件采购及人员劳务费用在合同中双方约定。

  七、 配件供应

  为保障产品维修正常进行,即使以后产品更新,售后服务中心对此项目所销售的

  机型的配件仍然保证叁年内供货,并在保修期外以优惠的价格供应给用户。

  八、 服务监督和投诉

  1)为了保证各级售后服务人员全面贯彻服务宗旨,制造商售后服务中心对各项维修项目进行电话跟踪回访;

  2)如果用户对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有不满意的,可以直接向售后服务中心投诉,售后服务中心将在最短的时间内;真诚的解决您合理的要求,给您满意答复;

  3)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增值服务,售后服务中心将立建立了完善的用户档案数据库,由售后服务中心信息部门负责管理。每位业主将享受会员制服务,业主所采用的机器信息在数据库中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用户使用的机器型号、出厂编号、每次发生维修记录、维修技工姓名、保养纪录、每次所更换的主要配件纪录等。

  九、机组维修保养工作内容(保修期内服务)

  1只针对机组本身的保养工作内容

  1.1 空调使用季节开机前的检查(每个使用季节一次)

  1.1.1检查外接供电是否正常。

  1.1.2检查制冷剂静态压力。

  1.1.3清洁机组翅片式换热器。

  1.1.4检查压缩机油温加热。

  1.1.5检查调整微电脑控制的设定值。

  1.1.6机组电气安全检查,接地电阻、绝缘电阻。

  1.1.7检查测试机组故障保护功能。

  1.1.8启动机组,检查整机运行状况,记录机组运行参数。

  1.1.9根据运行记录,分析处理机组问题,并报告需要更换或修理的零部件。

  1.2使用季节关机前的检查(每个使用季节一次)

  1.2.1检查各主要零部件的状况。

  1.2.2检查机组管路及其配件的状况。

  1.2.3根据故障记录分析机组问题,提供报告并列出需要更换或修理的零部件。

  2、针对水系统的保养工作内容

  2.1空调使用季节开机前的配合检查(每个使用季节一次)

  2.1.1检查系统压力,必要时补水排空。

  2.1.2检查温度计,对压力表是否正常工作按需更换。

  2.1.3检查水清洁度,必要时更换新水。

  2.1.4检查清洁水过滤网。

  2.1.5检查水系统有无泄漏。

  2.1.6检查止回阀,截止阀是否正常工作。

  2.1.7检查管路保温状况。

  2.1.8检查水泵运行状态。

  2.1.9检查水流开关状态。

工程服务方案4

  一、安全生产总目标

  我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使安全生产迈向新步伐。实现"五无"(即无死亡、无重伤、无倒塌、无中毒、无火灾)。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纵向管理体系:公司主管生产经理和安全监督部作为公司一级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构,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检查监督等工作。施工现场成立项目部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部经理为该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部设立施工安全组,配备专职安全员一人,统一抓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落实工作。

  2.横向管理体系:公司的各职能部门和参加施工的分公司都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项目的施工安全。

  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2.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体制;

  3.强化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4.严格监督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5.积极开展班前安全活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促进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施工安全;

  6.施工用电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其他用电规范的要求;

  7.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

  四、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具体要求

  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XX)及ISO18000环保体系标准,在施工中贯彻"安全至上、预防为主"的方针,职工进场前由项目经理和安全员主持召开大会,进行安全生产、安全用电、安全防火和机械操作等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施工人员安全责任感。严格执行安全措施,保障生命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无重大伤亡事故。

  1施工人员进场要求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带安全帽、穿工作服、严禁吸烟,特殊作业人员穿戴安全劳保用品,持证上岗。其他工种人员严格按照本工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严格执行班前会制度。班前讲话必须讲安全,做到"无违规、无隐患、无事故"的文明工程。施工员及时下达每项工序的施工安全交底单,并向每个施工人员将安全施工交底内容交付清楚。

  2临时用电系统要求

  临时供电线路严格三相五线制,电闸箱符合安全规范,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临时用电设施安装、维修、拆除由专业电工完成(转载于 :Www.bjYld.com 月亮岛 教育网: 关于工程服务方案【十二篇】)。

  3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要求

  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班前班后要检查设备,填写运转记录。机电设备维修时要停机、断电,电闸箱断电后要上锁、挂牌或专人看护。机电设备运转有安全防护装置,机电设备做好保护接零。严禁设备带病运转,操作各种施工机械人员持证上岗。

  4现场消防安全

  施工现场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现场使用电气焊和明火时设专人看护,完工后认真清理,方可离开现场。施工现场和宿舍内不准放置煤油、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如施工必须存放时,设置独立库房存放,由专人保管,并配备必须的消防器材。施工过程中不压埋、圈占、挪用消防器材。

  5现场环境安全及预防突发安全事件措施

  施工现场明显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以备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发生。成立现场安全保卫组织,制定实行保卫、巡逻、门卫制度。施工用地围挡设明显的安全标志,夜间要设置安全标志灯,对围档外过往行人、车辆要有专人负责疏导交通。本工程施工现场加强值班守卫,护场人员佩带值勤标志。加强巡逻,确保国家财不受损失。

  6外部人员未经现场工地领导允许,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参观或滞留。

  安全员24小时巡视现场及职工休息场所,检查、监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现场大规格乔木种植完成后,搭设足够强度的支撑,以防植物倾斜。

  7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雨季施工时,设专人对施工现场全天候进行防洪、防雷击、防坍塌等现场检查,发现隐患时立即停工,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主管领导落实整改方案,实施检查。

  五、售后服务承诺

  1.自工程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保修范围为我方全部施工内容。在保修期内,如出现质量问题,我方负责无偿修复。

  2.属于保修范围内容的项目,我方在接到保修通知之日起2日内派人保修;发生紧急抢修事故的,我方会在2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

  3.我方承诺在工程完工后对所做工程及主材在非人为损坏下养护二年,负责施工范围内植物的修剪、浇水、施肥以及其他养护工作。由于我方的原因造成死苗、坏苗我方按原设计品种、规格更换

工程服务方案5

  浙江九重门业有限公司是国内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知名企业,至今已有10多年历史。目前,九重门业有两个大型生产基地,共占地10万平方米,有熟练员工12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100多名,拥有钢质安全门、钢质隔热防火门、钢木装甲门、实木复合门、钢木室内门和强化生态木门六大产品系列共200余个品种,形成日产4000樘钢质安全门、钢质隔热防火门和1000套强化生态室内门的产能,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

  九重门业,专业生产防火门、防盗门、钢木门、室内门等产品!现在,上门网与您一同关注下九重门业工程售后服务方案!

  1.从安装到交房期间我公司均派专业项目经理现场驻点,配合甲方﹑土建方及时做好协调及成品保护工作。并现场监督我公司安装人员按规范操作保证安装质量。在安装调试期间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由卖方负责。

  2.本产品质保期二年,质保期内卖方提供无偿维修保养服务(人为损坏不属保修内容)。

  3.浙江省九重门业有限公司各经销商网点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自接到电话后2小时之内到达现场抢修,及时恢复正常使用。

  4.超过质量保期卖方按公司统一的零配件价格供应服务,费用由用户自理。

  5.派专业售服人员配合物业公司发放钥匙,做好现场调试直至业主满意。健全的用户档案,能准确追述产品的去向,定期回访工程客户。

  6.维护更换配件收费标准:在保修期内,客户享受免费服务,配件可以换新;超过保修期的,只按成本收费,维修人工费每小时不超过10元

  7.公司保证产品的质量,每一樘门在出厂之前均经过严格的检验,每樘门均有合格证。防火身份证,在安装之前进行现场协调,并配备专业的项目负责人,以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8.安装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9.关于项目管理及项目经理:

  九重防火门、防盗门等产品公司对任何地区的工程项目,都配备专业的项目经理人负责,通常该项目经理由九重门业法定授权人担任,从前期的项目招标,购买标书,项目投标,合同签订直到订单投放,运输,现场安装,保护及协调,及施工单位的协调,联络等。运输队,安装队长(负责产品的安装和成品保护),质检员,售后经理(负责产品后期我维修,保护等)。各部门人员必须经过九重门业的专业培训,而且有过工作经验,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该项目经理直接隶属于九重门业销售中心负责,其直接领导为销售公司总经理,在该项目的运作,施工过程中,销售公司总经理至少要到现场考察,调研一次,听取甲方及施工单位意见,对项目进行考核,如甲方及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满意度在50%以下,九重门业将考虑更换项目经理人,以确保在该项目合作过程中的质量和信誉。切实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质量一流,进度一流,服务一流。

  10.关于工程质量

  九重门业一旦有幸中标,在本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将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运行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标准,加强质量监控工作,明确各职能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制,编制切实可行的质量计划,对过程控制,材料供应商的选择等方面实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从而来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达到贵公司的要求。

  工程门,就选择九重门业!

工程服务方案6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提升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扩大就业创业渠道,增强我县特色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行政司关于开展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6〕82号)和《河南省商务厅、财政厅、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有关工作的函》(豫商建函〔2016〕37号)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规划
  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总体要求,根据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结合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以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拓宽特色农副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为目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精心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搭建农村流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以农村待业青年、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创业青年为重点,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宣传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提升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努力开创范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二年内,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目标。到 2017年,建成电子商务县级服务中心1个、仓储中心2个、乡镇服务站12个,全县培育10-15家以上省级示范企业,5家市级电子示范企业,30家县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电子商务基础普及性培训和增值培训累计10000人次以上,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应用更广泛、保障体系更健全、配套服务更完善、产业发展更集聚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
  具体目标: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政策机制完善。制定有利于我县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出台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土地、收费等政策;落实示范项目建设、运营状况等调查统计工作,定期上报动态信息。
  (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健全。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并建立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商品中转集散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形成以县域服务中心为主体、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村级服务点为基础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农村消费者提供信息发布、网络购销、线下体验、质量追溯、售后服务等功能。具体而言:利用云联乡村网、一公里电子商务、一扇门电商集团、邮乐网等平台,建成县级运营中心,仓储中心,支持建立电子商务进农村创业见习基地,重点培育5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组建范县电子商务协会,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支持建立乡镇服务站12个,支持建设村级服务点358个,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全覆盖。全面建成并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积极与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一号店对接开展合作。
  (三)乡村服务点实现与多种网络联接。建立村级体验店,全县村级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突破农村信息瓶颈,为农村群众提供在线购物、销售、缴费、出行、娱乐、资讯、创业等服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促进农村消费,带动农村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搞活农村经济。全县行政村宽带、移动、无线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基本覆盖。
  (四)有网络购物行为的农村地区居民占农村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同比提升60%以上。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率在35%以上。
  (五)主要农副产品、民俗产品、农村旅游服务网络销售额(含电商平台采购额)同比增长50%以上。
  (六)培育出一批电商人才、企业和平台。成立范县电商协会,培训政府工作人员、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11000人以上。
  1、2016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普及培训2000人,重点培育1家在全市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2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个市级著名电商品牌,建成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基地。
  2、2017年,继续开展基础普及性培训和增值培训,重点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员及应用技术人才累计不低于9000人,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重点培育5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家在全市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6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店、打造市级著名电商品牌。建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成立电商物流融资平台,重点培育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
  (七)通过服务平台搭建、增设电子商务服务功能等方式,相关企业等新增就业人员3500人以上。
  三、实施内容
  (一)探索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为契机,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撑、媒体助力”六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明确实施电子商务发展“十百千万”目标,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商品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服务中心、村级服务店信息互通;为网创群体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其他增值业务”的全方位服务,实现网上信息服务、购销对接、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统计分析、预警预测等功能。
  (二)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
  整合利用区域内闲置的厂房、办公楼宇、大型超市等,拟建立具备运营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商品中转集散中心)功能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承办企业解决办公、仓储等用房问题。运营服务中心一方面引入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合作,为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开发、服务、管理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仓储配送中心一方面用于网购商品的集中和对乡镇服务站的配送,另一方面用于分拣、包装、保鲜等农产品初加工。
  充分发挥现有乡镇服务中心的销售、配送、金融、邮政、电信、家电维修等服务功能,拟建设O2O体验店,设立乡镇区域物流周转仓,负责对村服务站的配送,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在行政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拓展针对农村市场的电商服务功能。
  (三)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范围
  支持县域内的电商企业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和线下交易的融合;重点依托已有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与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经销商、各驻外营销机构建立起网上供应链关系,运用网络开展信息传递、业务洽谈和购销交易活动等,降低营销成本;鼓励并引导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及农家店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设,村级服务点向实体店与虚拟店融合发展,成为网购网销服务点,成为农民居家消费的贴心店。
  (四)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县商务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面向政府工作人员、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带动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退伍军人、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为其提供网络店铺销售跟踪服务,专业辅导、孵化等定向服务,并定期统计从业及创业人员运营情况,鼓励支持培育一批电商人才。
  (五)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加快农村商业网点信息化改造,完善网购、缴费、电子结算、物流跟踪、商品质量监管、售后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完善有利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费税等政策体系;制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标准、统计、信用制度等。
  (六)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1、积极盘活闲置的厂房、楼宇、学校、其他村集体所属资产用于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为电子商务企业解决办公、仓储等用房问题。
  2、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自主创业,并根据完整、真实的交易订单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
  3、重点扶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对网商创业大楼、电子商务服务站发展等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的项目,根据其年度电子商务销售总额、年度电子商务销售总额增幅、集聚区使用面积、入驻率以及初创型网商数等指标进行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
  4、将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和精准扶贫就业点纳入到整体规划,整合物流基地建设,建立起集物流集散信息、电子商务应用和网商创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网商)创业园,形成商贸型电子商务企业的集聚,带动我县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对带动作用明显、特别优秀的网商龙头企业,优先考虑安排建设用地。
  (七)建立网创见习基地
  建立一批青年网上创业见习基地,加强对见习基地的指导和管理,提升见习对接率,使网创青年通过见习了解网上创业的相关流程,掌握网上创业相关技能,提升网创成功率。经认定的网创见习基地,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四、示范项目具体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一)具体内容
  1、县、乡、村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方案
  新建一个县级电商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其主体工程包括冷藏、批发交易、配送、加工、信息系统、办公等用房。辅助配套设施用房主要为冷冻机房、变电室、泵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等用房,室外工程包括多功能广场、室外停车场等及给排水、强弱电、暖通、消防等配套公用工程,购置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展示中心所需的物流设备、信息系统及办公用具等。配送运输车辆主要有厢式货车、电瓶搬运车、升降车等。电瓶搬运车主要用于货物在配送中心内部的运输,厢式货车主要用于货物的外运,升降车主要用于高架库货架与库房地面之间的货物搬运。一期工程建设仓储配送中心,依托范县金阳光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中国邮政范县分公司、一公里、供销聚超网等电商企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协调谈判,确定承建企业;建设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利用范县现有运力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网点配送覆盖率达到100%;电子商务仓储功能完善,能进行网销商品的分拣、打包配送,并逐步实现集采统储、互采分销、统配统送及售后服务等功能。支持物流、快递企业网点设立到乡镇,延伸服务到乡村;加强对物流配送企业运营管理,建立奖惩机制,督促其高效、快捷的完成物流配送任务。
  建设时限:计划于2016年9月份完成选址和规划;到2017年年底建成县、乡两级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中心,逐步建成与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到乡到村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实施计划:县、乡、村级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承办企业采取公开招标形式确定。
  资金投入:县、乡、村三级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计划支持460万元。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分拣设备,电脑、桌椅、通讯设备、网络建设、快递打单机,快递费用,配送运输车辆等(厢式货车10-12辆,电动三轮车110-130辆)。
  2、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优选主体运营企业和运营服务商,建设县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做好电商培训、创业孵化、产品开发、平台推广、品牌打造、信息宣传、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工作,整合全县电商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县电子商务层次,提高知名度,扩大电商规模。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通过网上培训孵化、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拓展、整合范县工业品、农特产品、旅游等资源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对接,打造范县网络地标产品和品牌,设立范县线上产品线下体验店、专柜体验店,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升范县物流发展水平和配送效率。
  建设范县大数据中心。有面向农村的电商服务网上平台,包括电子政务、电商资讯、服务内容展示、电商学院、本地电商展示、平台入驻等功能模块,且能围绕农村消费需要提供代销代购、在线支付、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能提供本区域真实有效交易数据。
  范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由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承办企业进行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1)服务中心架构
  范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初期共计配置人员为10人,其中服务中心负责人1名、运营部9名(含运营、美工、摄影、推广、文案、设计等相关岗位)。
  (2)场地设置
  按功能设置场地,对现有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大楼外立面和内部进行综合提升。办公场地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区、运营部、培训室、孵化中心、摄影室、产品展示区等。培训设施齐全: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电脑(80—100台)、投影仪、翻页笔、录音笔、音响设备、无线话筒、白板、桌椅、无线路由器、空调等。
  (3)运营主体
  依托县邮政、供销、一公里、一扇门等电商企业,组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成立专业运营团队,根据运营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及部门设置组建形成服务团队架构,经过服务规范培训后上岗运营。
  (4)商业模式
  鉴于范县电子商务目前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中心在前期主要完成市场培育服务,后期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长期发展,主要是电商综合服务业务:
  ①代运营服务;
  ②公共资源运营;
  ③培训服务收入;
  ④公共服务收入;
  ⑤整合范县的地理标志性产品,进行统一品牌策划、包装运营收入;
  ⑥县域电商网络服务平台运营所带来的增值服务收益;
  ⑦互联网数据增值收益。
  建设时间:2016年底建设完成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实施计划: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商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或公开竞争性谈判确定。
  资金投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计划投入450万元。
  3、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方案
  村级服务站点采取“企业投资、政策主导、资源整合、市场调节、多方受益”的原则,以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为突破口,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的主要载体,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使农民能够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网上购物环境,搞活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双向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具体可以通过范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范县邮政村邮站、有条件的个体超市等已有的村级服务站点改造升级和筹建新的村级服务站点等方式完成。
  (1)村级服务站点功能
  ①商品的代买:村民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商品的信息并把购买的需求告知站点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卖家,达成协议,帮助其完成订货、验货、收货、并通知其取货的工作或上门送货。
  ②商品的代卖:收集村民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和旅游信息的供给信息,集中发布到各大平台。工作人员作为买卖双方的桥梁,帮助村民完成产品的销售。
  (2)便民服务:
  ①技术咨询:村民有关农业种养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或请求工作人员帮助查询需要的信息。
  ②网络服务站:辅导村民学习基本的电脑知识和网络知识。
  ③信息交流:上网了解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农业最新资讯和最新农业政策。
  ④农资、农机、农技等信息发布和代售,包括资源共享。
  ⑤各种生活用品。
  ⑥娱乐:网上看电影、看视频,购买彩票。
  ⑦火车票及飞机票预订。
  ⑧网络求职:提供网络求职信息,进城务工推荐和咨询,让村民通过网络求职,扩展村民的就业渠道。
  ⑨各地农产品价格信息咨询。
  ⑩新兴农业技术、农业技术书籍推荐。
  ⑪水电费缴纳。
  ⑫宾馆房间预订。
  ⑬餐饮预订。
  ⑭出行旅游查询和订票,包括旅游线路规划。
  ⑮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贷款。为有理想而没资金的村民和有志青年提供创业贷款。
  (3)单个站点建设程序
  ①设计乡点镇点整体布局风格,(门头,logo,广告牌,网点工作人员介绍牌,代买代卖示意图)。
  ②门面装修,设备安装(电视、电脑、电脑桌椅等)。
  ③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④建立农村站点电商管理制度。
  (4)服务站点配置
  使用面积40-60㎡(普通型40㎡以上、标准型50㎡以上、旗舰店60㎡以上),具备购物、生活服务等基本功能。
  室内:电视、电脑、电脑桌椅等。
  室外:门头、广告牌。
  建设时间:第一步: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完成3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工作,1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第二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7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其中12个乡镇服务站点,358个村级服务站点全部完成。
  实施计划:乡村服务点建设采取公开招投标形式或公开竞争性谈判确定承办企业。
  资金投入:乡村站点建设预计投资380万元,乡镇服务站计划支持1.5万元,村级站点计划支持1万元。
  4、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及溯源体系建设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特色产品统计。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提升地方特色品牌知名度,支持电商企业对县域内特色产品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分析,列出有潜力的农特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夯实基础。
  (2)培育创建地方特色品牌。鼓励相关企业把重点扶持的农特产品进行分类整理,申请注册地方特色品牌,促进农特产品网上销售。对成功注册地方特色品牌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3)积极帮扶企业打造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积极帮扶电商企业打造网络自有品牌,申请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办理相关申请手续。对申报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成功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4)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或社会团体进行质量检测设施建设。随着电子商务工作广泛开展,对网上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步伐,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或社会团体在提升农产品质量方面进行设备购置、技术提升、营销推广等。对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网络销售的企业,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5)加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品牌、包装、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满足用户需求。特色农产品具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包装、统一的品牌、统一的质量,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建设时间:2016年底确定培育特色品牌3个,2017年重点培育公共特色品牌;2017年底培育农村电商龙头企业3家。
  实施计划:县电商办和招标确定的运营商共同组织实施。
  资金投入:品牌培训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
  5、搞好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
  (1)加大对农产品提升质量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符合入网标准,进行网上销售,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或电商企业参加国家或省、市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培训活动,对培训费用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2)鼓励企业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企业按照国家、省、市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符合自有品牌的企业质量标准,对其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中购进的设备费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3)支持企业进行农产品分级包装和初加工配送设施建设。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农产品已逐步成为电子商务交易中不可缺少的网货产品,网货产品大都靠物流配送中心完成交易,为了使农产品更大限度的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和初加工配送,在这方面企业投入的设施建设,按其投资金额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建设时间:2016年底初步筛选确定承办企业,2017年3月份扶持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初加工分级包装设施。
  实施计划:2016年完成摸底调查,形成基本情况档案或报告。由县电商办和运营商共同确定实施企业。
  资金投入: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分级包装,初加工等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
  6、电子商务进农村人才培训、网商孵化方案
  (1)建立电子商务培训、网商孵化机制。范县电商办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商培训计划,并与阿里研究院、一扇门等网商培训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定期邀请这些机构的高级培训人员到范县来进行授课。邀请知名网店店主、淘宝小二、第三方平台人员进行授课。
  (2)建立培训档案机制。培训名单、培训内容、培训讲师、联系方式、培训照片等资料进行登记备案制度,并对每位培训人员进行回访,从中遴选优质的网商、网创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使其从不懂网络到网商最终成为优质网商。
  (3)设置培训课程。设置电商基础、法规、发展现状趋势等基础知识和网店美工、产品摄影、在线客服、营销推广等专业课程。可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企业培训班、政府干部班等不同等级不同层面的培训内容。同时在网上开展电商基础普及性免费培训。
  (4)培训孵化目标。到2016年12月,培训总人数不低于2000人次。2017年底培训及孵化人数不低于1万人,电商办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计划,全力保障培训经费,利用专业培训机构以及聘请电子商务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等师资,针对五类人群,开展三级培训,培育消费习惯、提升电商技能、打造电商经济。五类人群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负责人、农业合作社、农村创业青年及电子商务进农村三级服务体系工作人员,三级培训即普及班、实操班和精英班。
  实施步骤:2016年完成各类培训总人数不低于2000人;2017年完成各类培训总人数不低于9000人。
  实施计划:培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确定。
  资金投入:电商各类人才培训计划投入资金400万元。
  7、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方案
  (1)宣传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宣传活动,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互联网+”意识,全面提升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业就业氛围,扩大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网上销售量,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网络的构建,推动范县农村电子商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宣传内容
  电子商务政策宣传。对各级电子商务政策文件精神,特别是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进行宣传,鼓励、引导全县居民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创业创新。
  电商知识普及宣传。对电商基础知识、电商发展趋势和应用等进行宣传,提高居民和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电子商务活动宣传。对县域内电子商务会议、讲座以及大型电商活动等进行宣传,推动活动的开展,提高居民群众和电商企业的参与率。
  电商企业发展典型宣传。包括典型电商企业、电商平台、电商模式等方面宣传,培育发展电商典型。
  县域特色农产品推介。包括向新闻媒体推介,利用短信、微信、微博推介范县特色产品、工农产品或电商活动。
  (3)宣传方式
  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微博、QQ、邮件、宣传片、广告牌、墙体广告、宣传车、纸质传单、会议文件、领导讲话等形式进行广泛全面的宣传。
  (4)工作内容及责任分工
  向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转发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使有关部门、单位和各乡镇了解全县电子商务文件和会议精神。(责任单位:电子商务办公室)
  各项电商活动新闻通稿,在电商、报纸、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电子商务办公室)
  电子商务活动及典型企业、典型人物、典型事例采访宣传,宣传片拍摄。(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电子商务办公室)
  收集县域外范县籍人士信息,发送家乡特色产品信息给老乡,动员范县人宣传家乡,关注家乡,购买家乡优质农产品,扩大范县工业、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县电子商务办公室、邮政局及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
  户外广告包括墙体广告、纸质广告、宣传车、环保垃圾箱、车站广告等。(责任单位:县电子商务办公室、邮政局及相关单位)
  (5)工作要求
  电子商务宣传工作由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县商务局、电商办和项目承办单位组织实施,县宣传、财政等单位要加强配合,加强联系,明确责任人员,发挥宣传的最大效果。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宣传工作,将宣传工作上升到关系范县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大事来认识,从正面积极宣传和引导本单位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
  通过大规模持续性的宣传,让全县群众了解、运营互联网,实现再就业和创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宣传车、宣传单、墙体标语、文艺表演等多种立体化的传播手段,在微视范县、范县电视台、范县信息网开设专栏,定期发布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政策、工作进度、典型示范、培训活动、创业模范,引导广大网创青年、农民、残疾人致富,在乡镇村的公共墙体、户外屏幕、物流车辆上设置显眼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标语。充分发挥县内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开辟专题专栏,推介电子商务优秀网站和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和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力度,让群众知道电商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让各部门知道发展电子商务是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让企业知道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壮大的必由之路,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触网的社会氛围。
  实施步骤:2016年年底前完成电商的户外媒体广告宣传,2017年4月份前利用各类宣传媒体进行广面宣传,达到家喻户晓。
  实施计划:由电商办组织各类媒体,按计划分步实施。
  资金投入:电商的宣传推广计划投资110万元。
  8、其他方面
  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并运营后,依托服务站点收集的数据,为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数据分析支撑。激活农村金融,通过互联网+农村金融,给农村注入新的血液,助推美好乡村的发展。农行、信用社、村镇银行、供销社、保险公司、金融平台、社会资本都会在新的业态下发力,在政府监管下,依托县电商服务运营中心以及乡村电子商务网点的数据收集,为各种金融机构的进入提供基础服务。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分配计划表
  单位:万元
  (二)时间进度安排
  1、启动阶段(2016年10月1日到2016年11月30日)
  (1)摸底调查。2016年8月开始,组织开展全县基本情况摸底调查。调查主要内容:
  ①全县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包括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基本情况。
  ②全县产业基础情况,包括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工业品、旅游等产业发展规模及特色产业市场覆盖面、市场占有率等情况。
  ③全县电商基础情况,即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包括从事电商的企业、人员、重点网销产品、交易额以及网购金额等。
  ④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物流快递情况,调研第三方物流快递公司在我县的网点铺设情况等。
  ⑤全县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情况。包括羽绒制品、服装、农副产品等产销区分布、年产规模、销售额、从业人员数量等具体情况。
  (2)制定方案。制定《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成立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责任单位,总体把握项目实施进度。
  (3)会议发动。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安排建设单位和责任单位尽快完成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全力做好项目实施配合工作。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也要召开动员会。
  (4)宣传带动。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台、手机报等媒体大力宣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具体政策、业务流程以及推进情况等,使承办企业务求做到早准备、早宣传、早落实,也使基层更深了解项目情况,打牢群众基础。
  2、实施阶段(2016年11月30日到2017年11月30日)
  (1)组织与分工
  为确保“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依托符合条件的承办企业,统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指导各乡镇、行政村项目推广宣传、招商、培训以及运营服务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村服务站点的建设,分组到各执行团队,各司其职,分工落实。项目执行团队具体分为:
  ①设施筹建组:组织开展县域网络综合服务平台、运营服务中心、仓储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点的建设工作,拓展服务站点功能,使其具备网购网销、代收代发、代换代退、生活缴费、便民充值、快捷订票、引导宣传等服务;组织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
  ②物流协调组: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利用我县邮政物流等现有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③调研组:负责该区域内项目实施的调查研究,负责相关数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④培训组:负责与电商培训机构对接,协助课程的开发、师资安排;培训对象的组织、宣传、需求沟通,以及项目对象后续的培训服务。
  ⑤实施组:负责供应链系统对接、产品陈列、现场实施协调等工作。
  ⑥综合服务组:负责区域内项目总体宣传方案的制定以及相关活动的宣传推进工作;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指导工作。
  (2)标准与规范
  ①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及县、乡级仓储配送中心建设:一是在县内挑选具备承办资格的企业建立运营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统一核算,统筹管理。二是承办企业总部注册地在我县境内。三是承办企业必须有电子商务实际运营经验,对全国电子商务现状、发展趋势和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充分了解,并具有商品组织、仓储管理和网络销售等相应供应链业务经验。四是承办企业有能力整合利用区域内闲置的厂房、办公楼宇、大型超市等,确保运营服务中心、仓储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点顺利建设。五是有良好的商业诚信,近三年没有发生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
  ②村级服务站点的选择: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及村级连锁便利店。二是村邮站和供销合作社。三是个体超市、村民活动中心等。
  (3)资格审核
  ①申请:由申请人或企业单位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进行登记。
  ②评审: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后,在五个工作日组织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告知申请人或申请企业单位。
  ③签约:经审核确定合格后,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承办企业负责人签订“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项目协议书。
  (4)组织培训
  由县电商办负责联系电商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工作,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帮助落实培训所需的场地、设备、仪器以及培训人员召集等,为培训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
  (5)日常管理
  以乡镇为区域单位,定期开展终端服务网点运营情况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规范服务网点的运营体系,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6)开展项目实施中期评估
  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及时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调整建设项目,完善推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7)加强项目实施情况督促检查
  加强调研,督促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适时开展参观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平衡有序推进。
  3、总结阶段(2017年12月)
  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全面检查和验收,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申报省财政厅、商务厅、扶贫办检查验收。
  五、投资规模
  (一)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管理
  1、投资总规模
  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累计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500万元,设立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分别报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领导小组审批。
  2、支持范围和标准
  (1)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仓储配送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到乡到村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对承办企业仓储设备、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补贴。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
  (2)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对企业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的信息化改造和建设基层服务站点,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
  (3)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企业建设公共服务中心购置设备和硬件建设等固定资产新增投入部分。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第三方产业园运营商购买服务计划投资100万元,实行全额补贴。
  (4)电商培训。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及创业孵化等电子商务培训。同时通过宣传车、宣传单、电视、广播、网络、墙体标语等形式开展农村电商宣传普及教育,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5)支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宣传推广、学习考察等活动,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6)支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央财政资金补贴50万元。
  (7)支持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产品初加工等,中央财政资金补贴50万元。
  (二)县级财政配套财政资金安排和扶持政策
  1、投资总规模
  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县级财政需配套资金600万元,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分别报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领导小组审批。
  2、支持范围和标准
  (1)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仓储配送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到乡到村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对承办企业仓储设备、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补贴。县财政资金补贴140万元。
  (2)支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县级财政配套支持资金100万元。
  (3)支持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支持组织开展面向基层政府、农业企业、名优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村微电商、农村消费者和创业青年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店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县级财政配套100万元。
  (4)支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及质量安全建设。鼓励网商企业创建网络自有品牌,积极打造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鼓励大型生产企业或社会团体进行质量检测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为产品成功上线打下基础;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县级财政配套50万元。
  (5)支持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县级财政配套50万元。
  (6)支持有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宣传推广、学习考察等活动。县级财政配套60万元。
  (7)支持乡村级服务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
  六、示范效果
  全县农村“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商贸流通、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组织、农资配送等企业和市场主体普遍应用电子商务,普遍开设网上商城(店铺)、多种网络渠道实现销售;农村居民普遍触网,普遍实现首次网络购销;鼓励中小型网店创业创新,活跃店铺数量提升一倍,支持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乡村干部和回乡创业青年开办网店销售农副产品,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
  七、组织机制
  成立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委、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统计局、县工商局质监局、县食药局、县教育局、县文广新局、县电视台、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供销社、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邮政局、县人行、县新华书店、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职业高中、城关镇、濮城镇、王楼镇、辛庄镇、陈庄镇、龙王庄镇、高码头镇、杨集乡、白衣阁乡、颜村铺乡、陆集乡、张庄乡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电商办),负责全面落实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政策制定、规划建设、综合协调及日常管理。
  八、扶持政策
  (一)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制订范县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评选办法,年度末从全县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中,通过申报、考核、择优认定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好、创新能力强的农村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
  (二)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创业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通过绩效考核,对产业带动强、成长性好的网店,年度末对前十名的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
  (三)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在电商进农村引导扶持资金中安排培训经费,用于组织电子商务论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培训机构选派人员参加县域外电子商务培训,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并能够在我县开展工作的,给予培训费用补贴。
  (四)支持邮政、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专业物流配送企业等实体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
  (五)加大农村电子商务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发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信贷产品,并在利率、办理手续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方便。
  (六)鼓励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或网店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申请,各相关部门要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实行一站式服务。
  (七)支持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要根据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需要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网络村村通。同时各运营商要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基本网络建设、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网络运营单位对在今年年内新上网企业要给予优惠。
  (八)支持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服务电商进农村的物流配送企业、配送农产品网销的相应设施等,增强通讯网络覆盖等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公益性项目。
  (九)支持电商专业人才引进。引进电子商务领域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家人才,把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者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给予扶持。对于为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予以奖励。
  (十)支持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供货中心、行业网站和专业网站等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中心建设,为网创群体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其他增值业务”的全方位服务。上述平台经认定后,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十一)支持建立村级服务点,结合新农村改造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民活动中心等现有资源,在每个行政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点内配电脑、电视机、电脑桌椅等),为村民提供网购网销(代购代销)、缴费、充值、订票、代收代发、代换代退等服务。便民服务点作用发挥好,经考核验收合格后,给予实施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
  (十二)支持我县职业高中开设电子商务类课程。鼓励县职业高中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加强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
  九、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一)示范项目申报材料
  1、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申报材料
  ①企业申请报告;
  ②基本情况:地址、面积、人员就业、功能、配送辐射半径等情况;
  ③配送中心内、外和设备图片;
  ④合法有效投资证明:对投资情况进行确认,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相关软件购建其清单、发票、资金支付凭证、审计评估报告等复印件。
  2、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申报材料
  ①企业申请报告;
  ②承办企业基本情况:一是地址、域名、负责人、联系电话、网上运行时间;二是企业证照和相关荣誉证明材料复印件;三是公共服务中心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证明材料;
  ③电子商务交易额证明材料;
  ④合法有效投资证明:对投资情况进行确认,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相关软件购建清单、发票、资金支付凭证、审计评估报告等复印件;
  ⑤示范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截图及公示的文字材料。
  3、村级服务站(点)建设申报材料
  ①企业申请报告;
  ②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工作总体规划;
  ③村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地址、网址、联系电话、负责人、建设及网上运行时间、网商店面(内、外)图片;
  ④与承办企业签署的协议书;
  ⑤村级服务网点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效证明材料;
  ⑥合法有效投资证明:对投资情况进行列表确认,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相关软件购建清单、发票、资金支付凭证、审计评估报告等复印件。
  4、培训工作申报材料
  ①培训单位申请报告;
  ②培训总体方案;
  ③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对培训机构考核,确定合作对象;
  ④培训授课人的基本资料和课程大纲;
  ⑤培训人员花名册、现场照片等资料。
  5、策划销售品牌建设申报材料
  ①企业申请报告;
  ②开展特色产品品牌策划营销活动的方案;
  ③与相关单位签署有效的合同(含电子合同截图);
  ④与相关单位活动的清单、发票、资金支付凭证等复印件。
  (二)项目评审监管、评估验收及资金拨付
  1、项目的组织与监管。县政府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示范项目的总体规划、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具体落实。
  2、项目的申报。工作方案中的承办企业,将已经建成并符合支持条件的项目向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提出支持申请,并附相关材料。
  3、项目审核验收与公示。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收到企业申请后 ,应及时共同对项目进行审核验收。项目验收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对每个项目应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验收结论。对验收合格项目和拟补贴资金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4、补贴资金的拨付。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县财政局会同县商务局、电商办、审计局按支付标准拨付补贴资金。
  5、支持项目与补贴资金备案。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每年12月底前联合行文将已支持项目及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备案,并附相关材料。
  6、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对项目评审、建设、验收、补贴等各环节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做到资料详实、手续齐备、程序合规。
  (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1、专项资金来源: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来源于上级和县本级专项资金,其中省财政支持的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财政预算安排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专项资金由县商务局、财政局共同管理,县商务局负责确定年度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县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安排。
  2、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原则:
  (1)强化引导,优化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引导、示范和培育等方式,调动企业和社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在农村加快发展的环境。
  (2)突出重点,扶优扶强。通过机制创新,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其他专项资金衔接起来,选择优势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电子商务企业、产品,示范带动电子商务在农村整体发展。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规范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管理,在科学、公开、公正的条件下择优选择,提高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4)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间接和事后补助的方式,具体支持方式根据项目特点,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确定。专项资金支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后预拨20%作为建设启动资金;第二阶段,60%的建设进度资金采取先申请,后批补的方式确定;第三阶段,剩余的20%在整体项目稳定运行5个月并通过验收后,再支持到位。
  3、支持范围和内容:
  (1)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
  主要用于全面建成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和物流配套等服务体系;支持阿里巴巴、京东、邮政等知名电商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上线”的双向流通。
  (2)电子商务宣传营销。
  主要用于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的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支持利用知名电商平台开展范县特色产品专场网络促销推广活动。
  (3)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和培育。
  主要用于建立范县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实施电子商务万人培训计划,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引进的高层次电商人才提供相应的补贴等。
  (4)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商扶持。
  主要用于引进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商,解决农产品包装设计、冷链仓储配送、品牌运营的问题。建立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特色产品展销馆。
  (5)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
  主要用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引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孵化器建设;县内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和示范创建;专业市场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等。
  (6)电子商务全民创新创业。
  主要用于本县农(居)民电子商务产业创业,农业大户应用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特色农产品。本县在外从事电商人才回乡创业补贴等。

工程服务方案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制度平稳运行及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8〕26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长期开展,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医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助力健康安徽建设。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统招统录统管的工作机制、相关衔接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省级统一考核制度。

      2018年计划招收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500人,重点向全科、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倾斜。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新进临床岗位的本科及以上人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争到2020年所有新进临床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年培训期完成后结业考核合格率达到85%以上。

      三、新进培训人员

      (一)培训对象

      1.已或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指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应届毕业生为主。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3.并轨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二)培训计划内容

      省卫生计生委根据规划、医疗机构年度需求、基地核定规模向培训基地下达年度分专业培训计划,按照“公开公平、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主要通过考试形式,招收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委派人员和社会人员参加培训。培训基地医院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组织实施培训并考核,重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四、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过程考核由培训基地医院组织实施,过程考核合格和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参加结业考核必备条件。结业考核由省卫生计生委统一组织。结业考核合格者,由省卫生计生委颁发国家统一制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五、经费保障

     中央财政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按照3万元/年·人的标准予以补助;省财政按照1万元/年·人的标准予以配套补助,补助经费下拨到培训基地,原则上80%用于培训对象生活补助,20%用于培训基地教学实践活动补助。

      六、保障措施

     (一)统筹兼顾,目标管理。分解下达培训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培训质量控制,严格实施考核,坚持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相结合。加强督导评估,健全评估考核办法,完善精细化管理。

      各地要积极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派人员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做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同时兼顾做好儿科、精神科、麻醉科、妇产科、等紧缺专业培训的选派工作。

      (二)加强宣传,强化责任。各地各单位应高度重视、着眼长远,加大宣传力度,安排、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参加培训,做到应培尽培,并确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卫科教秘〔2015〕183号要求落实参加培训人员相关待遇。各培训基地医院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领导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生活条件,做好培训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诚信管理,确保落实。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诚信制度,对于不诚信行为将予以通报。对在培训招收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招收对象,一经核实,取消其报名、培训资格,且3年内不得报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录取的培训对象,因个人且非不可抗力原因退出培训的,至少3年内不得报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单位人因所在单位原因导致其退出培训的,纳入对所在市或单位的目标考核扣分,并将与医院评审等工作挂钩。

      (四)强化督导,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基地管理,督促基地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实施目标管理,围绕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培训期间待遇两大关键环节狠抓制度落实,推动政策落地、狠抓培训质量、加强全科和其他紧缺人才培养;实施培训基地动态管理,对不合格的(专业)基地实施退出机制,推动整体工作提质提速。 

工程服务方案8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立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县域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二、组织保障

  为保证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实施,经院务会研究决定。成立我院能力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监督医院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工作,组长为医院能力提升工程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竞争力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计划利用2年时间,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底,争取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力争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四、主要内容

  (一)加强党建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贯彻落实深化医改政策措施,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确保医院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医院党委承担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紧紧围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党委领导在医院重大事项决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行风建设等方面的核心作用,为医院诊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1.强化依法执业。县级医院对本院依法执业承担主体责任,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医院要明确专门部门负责依法执业管理工作,定期对本院依法执业情况进行自查、检查和整改,并向属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告自查整改情况。严格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和完善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医院管理各项制度,并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2018年版)》要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县域质控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质控网络在推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中的作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探索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加大对异常、高额医疗费用的预警和分析。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相关组织架构,严格落实患者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及服务指南,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建立临床科室医疗安全上报与反馈、改进机制,严格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细化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责任。加大对患者身份识别、用药安全、手术安全核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危急值报告、医疗器械安全使用、院内意外伤害防范、信息系统安全等重点工作的管理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4.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完善预约诊疗制度,逐步实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加快建立远程医疗制度,推动县域与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范畴,县级医院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患者比例达到70%。鼓励积极参与区域病理、影像、心电等诊断中心的建设,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在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前提下,开展县域医共体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逐步推进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为患者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支持服务,加强医患合作,增强医患互信,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5.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对肿瘤科、产科、新生儿室、麻醉科、手术室、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室、消毒供应室等高风险科室和部门的管理。

  6.加强护理管理。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县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对住院患者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门急诊、手术室、内镜中心等非住院部门结合工作特点,优化服务流程,开展优质服务。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制度,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制定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积极为上级医院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术后康复患者、慢性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接续性护理服务。

  7.加强药事管理。完善各项药事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完善医院用药管理、处方审核制度,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实施药品采购、储存、调配、使用全程管理。加大对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抗凝药物、高警示药物、毒麻精放等重点药物类别的管理力度。加强县域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施药学查房和药师会诊,提供药品信息与用药咨询,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能力,促进药学服务模式转变。

  8.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医院法人代表为医院经济管理第一责任人,明确院领导班子成员、科主任、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的具体职责,细化管理目标和任务。全面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核算与控制、国有资产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内控机制建设。制定医院成本控制、节能降耗、药品和耗材占比、次均费用、人员支出等经济管理年度指标和中长期指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奖励和问责制度。重点公开医院收支情况、次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诊次费用、床日费用、主要医疗服务项目费用、主要病种费用等社会公众较为关心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三)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1.完善诊疗科目设置。进一步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独立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精神科、传染性疾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等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学、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产科等二级诊疗科目。

  2.提升专科服务能力。

  (1)补齐薄弱专科。根据县域居民诊疗需求、近三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等因素,综合确定我院薄弱专科为外科(肿瘤)和创伤医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重点加强儿科、产科、康复医学科、传染性疾病科等学科建设。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加强与医联体上级医院合作等措施,补齐以上薄弱专科能力短板。加强急诊科建设,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提升对急危患者的抢救与转运能力。在医院整体搬迁实施后,创造条件,组建介入科、精神科、老年科。

  (2)夯实专科平台。进一步加强临床及其支撑学科建设。重点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血清学等专业组。分子生物学我院未开展。)、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CT诊断、磁共振成像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等专业组)等学科建设,提升疑难、危急重症疾病诊断、治疗能力。加强手术室建设,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根据《省手术分级目录(试行)》和手术医师的相应授权,开展适宜的手术操作技术项目,提升手术操作技术能力。

  (3)强化核心专科。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一级诊疗科目为核心,重点提升对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地方病的诊疗能力。加强血液净化中心建设,提高血液透析服务能力,提升对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患者的长期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麻醉科建设,扩大麻醉医疗服务领域。积极推动围手术期急性疼痛治疗,加强术后监护与镇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在保障手术麻醉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手术室外的麻醉与镇痛,不断满足群众对舒适诊疗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强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建设,提升对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系统的支持能力,为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提供有力支撑。

  (4)打造优势专科。进一步加强现有实力较强的脑外、心血管、内分泌、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康复医学的临床专科建设。围绕县外转出率较高的病种,以急需加强的普外、创伤为重点,县每年推广应用一定数量的卫生计生适宜技术。重点提升微创技术临床应用能力,2019年内推广内镜、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不断提高微创技术临床使用比例。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断治疗能力,不断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看病就医需求。

  (5)加强“五大中心”建设。整合医院多学科力量,医院已成立“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二个中心。2020年前,创造条件成立“脑卒中救治中心”、“胸痛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三大中心。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努力实现胸痛、脑卒中、新生儿、重症孕产妇、复杂创伤等重症抢救的无缝对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打造危重病抢救绿色通道。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医师培训等,形成稳定、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加强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选派符合条件的业务骨干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骨干医师培训等,储备高层次临床专科人才。加强在岗全员针对性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学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县级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

  (四)构建有序的就医格局

  1.落实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县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县级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指导,开展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依托诊疗服务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健康指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结合实际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教活动。加强对辖区内慢性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做好慢性病信息报送工作,统筹协调做好死亡病例死因医学诊断和报告,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2.加强医共体建设。在县域内加强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组建“1+1+N”(县医院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村医)师徒群,开展业务咨询、预约转诊,推进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组建医共体中心药房,完善县乡村一体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工作。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

  3.加强医联体建设。以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与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分工协作机制。针对县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对口帮扶或签订医疗体协议的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派出业务骨干、退休老专家及高年资护士,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医护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1.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相衔接。逐步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开展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强化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保护群众隐私。

  2.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以医院为纽带,向下辐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向上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示教等多种形式,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采取第三方机构合作模式,开展远程病理服务。

  3.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快建立本院网上便民服务平台,或依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为医生在线诊疗和群众在线就医提供支撑。

  (六)加强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

  发挥医院党组织在人文关怀制度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丰富团委、工委和妇女群团组织在人文关怀制度建设中的各项活动内容,加强医务人员在医德医风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全省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将人文关怀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并完善医院文化理念体系,着力打造医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服务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背景,进一步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职工素质,实现医院品牌的整体提升,不断提高职工和社会的认同感。

  五、工作成效

  1.学科建设

  目前我院急诊科为市重点培育专科,2019年拟申请市重点特色专科不低于5个。聘请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专家、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合肥市二院康复科专家常年定期坐诊教学指导。2018年全年邀请上海、合肥、芜湖等地各专业专家会诊手术250台次。同时、与上海瑞金、东方肝胆、华山医院以及省内各大医院建立了友好帮扶协议,2020年拟将我院重症医学科全托管给铜陵市人民医院,以达到长足提升的目的。

  2.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独立成立质控办,每月对医疗质量、运行和归档病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科室管理情况、临床路径、医患沟通等全方面进行督查,结合护理、院感、药事等督查内容,以简报的形式下发,每个月循坏改进,真正达到了PDCA的控制与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规避了医疗风险。同时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目前存在的缺陷,真正做到了“以数据说话”。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患者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3.医学人才培养

  每年安排2-3名骨干医师赴上海深造,每年安排不低于5人次的省级医院进修。与合肥市二院建立了人才交流模式,即我院派员前往进修,二院选派骨干技术人员来我院蹲点指导。为确保2020年开展介入技术,已派送相关人员在中医药大学附院学习。全年参加省市级各种学术会议、短期培训300余人次。

  4.加强医患沟通

  每月针对临床、医技科室、窗口单位、食堂、物业等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患者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独立成立医患关系办公室,强化医患交流,妥善处置医疗纠纷争议。部分科室建立了“医患沟通交流微信群”,对出院患者适时沟通、提升了随访效果、改善了医患关系。

  5.药事管理

  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药事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与合理使用。医院设立了“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专项绩效工资”,从住院病历专项点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输液率、门急诊患者输液率、药占比、省监控药品比例、质量层次Ⅰ比例、省基药比例、挂网药品比例、国家基药比例、住院患者人均输液瓶/袋、辅助用药比例、临床路径辅助用药比例等十五个方面对合理用药全面管理。在市卫计委组织的全市县级医院住院和门诊的各项点评评比中,始终名列首位。2019年上半年各项核心指标控制如下:

  (1)药占比:27.84%;

  (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2.74DDDs;

  (3)抗菌药物使用率:49.63%;

  (4)辅助用药比例(21+5):0%;

  (5)门诊(除急诊和儿科外)不输液。

  6.院感控制

  成立了院感三级管理机构,严格落实多部门合作和持续改进措施,持续开展各项监测工作,继续加强院感质量控制,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综合性监测及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以及全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ICU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每季度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分析的反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修订院感考核标准,常规开展院感质量督查;继续完善修订各项工作的制度和SOP。每季度开展产品索证工作,杜绝不合格和无证产品进入临床。每季度编写《医院感染通讯》,向临床医务人员及时反馈本季度的各项监控数据和感控工作现状。强化手卫生管理和设施配置。认真开展培训和演练,充分调动了临床科室人员参与院感管理,提高各级人员的感控意识。

  7.深化合作共建

  贯彻共建、共有、共享、共赢发展理念,进一步巩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绑定权责明晰的“责任共同体”。明确界定医共体成员单位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开通乡镇卫生院及村医上转病人的“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引导村民养成“有序就医、逐级转诊”习惯。二是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实打实补“短板”,手拉手“传帮带”,面对面促“整改”,组成若干个技术帮扶团队,一对一帮扶,帮助各成员单位创建登记医院。三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指导组,组建“1+1+1”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团队,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并针对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包。四是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8.护理管理

  实行院长领导下的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改革护理分工方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修订和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各级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各类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并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护理行为。基础护理有效落实,依据患者护理级别和病情巡视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协助生活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已从病区向门诊、手术室、急诊等科室延伸。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根据各专科特点和个体差异,发放健康教育卡、进行床旁的个别指导、播放健康宣教视频、病区走廊健康知识图文展示等,使患者和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9.信息化建设

  持续推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上线50余模块,全院所有系统实现共享。实现云服务。开通智慧医院,网上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等。

  10.改善就医感受

  按照省市卫健委部署,切实开展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活动。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开展行政查房,了解群众需求和意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六、工作计划

  (一)实施阶段(2019年8月—2020年8月)

  1.2019年8月—2019年12月:

  医院根据三级医院基本要求,制定各项工作计划,落实学科建设(重点是肿瘤科、消化内科、介入科、精神科)、设备添置、制定五大中心建设计划;

  各职能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对照三级乙等医院标准,查找差距,改进管理模式、强化制度落实与督查;

  各临床科室对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条款认真梳理,年底达到基本标准90%以上,达到推荐标准75%以上。

  2.2020年1月—2020年8月:完成推荐标准条款90%以上,同时达到三级医院评审条款,基本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

  (二)考核评估(2020年9月—10月)

  2020年10月31日前,对照《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及三级医院标准,对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全面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接受验收评估。

  七、工作要求

  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旨在进一步完善诊疗服务体系,提升我院综合能力,满足县域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是医院近两年的工作重点,全院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全院一盘棋,齐心协力搞创建。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落实。

工程服务方案9

  售后服务承诺书

  我公司体现“顾客第一、信誉第一”的服务宗旨,为顾客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和全方位服务。

  1、售后服务承诺书投标方拥有健全的售后服务网络机构,包括专门的安装维修服务队,用户的定期访问和信息反馈,安装指导和技术咨询。全国各大中型城市设立办事处,立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出现的故障、质量问题,让客户安心、放心。

  2、质量保证期

  产品质保期限为一年,灯杆使用寿命为30年。

  3、售后服务承诺书日常管理

  用户就是上帝,售后服务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售后服务的日常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每月的电话专访,了解设备运行的状况,做好跟踪记录;第二:每年派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回访一次,做好跟踪记录;第三:在以上过程中,了解到工程质量出现的故障、问题,本厂立即派人到用户单位,解决出现的情况。

  4、售后服务承诺书售前,在技术问题上与用户保持对接,保证产品的符合性,在生产过程开始之前,提供样品由用户及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5、售后服务承诺书培训计划

  本公司负责开通调试的工程,均可得到本公司提供现场免费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为使用设备的操作及日常维护;本公司厂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用户学习班,由专业人员集中授课,主要讲授系统操作、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的排除。

  技术培训方式有现场培训、集中培训两种方式。

  现场培训由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负责,集中培训由公司技术人员担任。

  现场培训是在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对安装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的免费培训,培训地点设在施工现场。培训内容包括安装知识、系统组成及系统操作维护等讲解。

  定期培训是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内容包括系统的设计规范、验收规范、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

  6、免费提供产品的使用说明、技术资料、图片等

  对产品的使用说明、技术资料、图片,在施工过程、工程结束验收结束后,陆续交往客户手中,存档记录。

  7、服务响应时限

  8、投标方承诺报修响应时间为1小时。服务维护方式为上门服务,并在12小时内赶到维修现场,工作时间实行连续不间断工作直至排除故障。

  9、质量赔偿承诺

  对于因产品质量问题给用户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我单位负责。

  10、安装调试完毕的周期检查计划

  安装调试完毕的周期检验计划已纳入到售后服务的日常管理当中,对客户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问题给客户。

  11、产品质保期内、外的收费标准

  产品质保期内,保修范围包括除人为破坏因素、不可抗力因素外的故障和质量问题,承诺保修期内免费提供维修和保养;保修期外的,适当收取工作人员的差旅费用及材料费用。

  12、产品在保修期外的所需配件的优惠承诺

  产品在保修期外的所需配件的优惠承诺为:厂价提供。

  13、遇节假日、重大活动前的灯具设备运行检查工作的承诺按照客户要求,电话跟踪,如单位内接到客户电话,义无反顾的为客户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工程服务方案10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桂发〔2018〕7号)要求,结合《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精神,在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乡村“形、实、魂”全面提升,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大板块,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发展基础条件,有效增加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广西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壮美广西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坚持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科学合理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加强项目安排与相关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分类分年度分步骤推进项目建设。
  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合理制定项目建设内容和投入标准,集中力量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和动力。
  竞争择优,绩效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对前期工作扎实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坚持绩效导向,对项目实施效果好的市县,在资金与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
  多元投入,保障重点。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补助,整合自治区各类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建管并重,确保质量。严格按照项目基建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进行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在项目设计、招标、施工等环节严格把关,提高效率,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三)行动目标。
  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专项,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力争2021—2023年开工项目完成投资约7480亿元。到2023年,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及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主要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大专项行动,计划实施项目11000个以上,总投资约7480亿元。
  (一)产业发展专项行动。
  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以“产业兴旺”为主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产业发展专项行动五大工程,计划实施项目2500个以上,总投资4200亿元以上。
  1.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到2023年,建成32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37个高标准粮仓,完善108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计划实施项目780个,总投资约163亿元。
  (1)粮食安全应急设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产粮大县、“广西香米”主产地高标准粮仓项目建设,完善粮食收储网点;建设完善粮食应急供应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支持应急配送中心、粮油加工应急企业仓储、应急供应网点、救灾物资储备库等项目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自治区粮食和储备局、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高标准农田。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农田整治、农田灌排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整修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糖业发展办、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工程。到2023年,新建15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区肉牛肉羊年产量达21万吨以上,生猪年产量达242万吨以上,渔业年产量达372万吨以上,力争培育和引进约5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超过1600家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15个骨干冷链物流中心、35个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7以上。计划实施项目1220个,总投资约3176亿元。
  (1)特色农业产业。支持各市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发展糖料蔗、油茶、坚果、水果、蔬菜、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特色种植业;推动肉牛肉羊、生猪、渔业等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糖业发展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优化农产品加工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现代农业流通体系。持续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县城冷链物流设施、地头冷库及“互联网+”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范化示范项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商务厅、供销社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持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田园综合体及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建设。加强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带动能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加强农业林业种质资源库、保种场、保护区、种质圃及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强收获机械、生态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农用地安全利用以及重大病虫害防控、动物防疫等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糖业发展办,自治区农科院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乡村旅游和健康产业壮大工程。到2023年,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自驾游便捷性显著提高,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自驾车房车营地等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大健康产业进一步集聚、融合发展。计划实施项目300个,总投资445亿元以上。
  (1)旅游公共设施。推进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房车营地)、旅游厕所等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文化传承和特色旅游村寨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健康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体育局、卫生健康委、民政厅、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扶持工程。到2023年,力争全区50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产业实现100%覆盖。重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后续扶持产业园区路网、标准厂房、给排水、污水处理、电网、燃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35亿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扶贫办、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参与广西乡村振兴建设的“三企入桂”项目以及县域重点产业园区路网、给排水、污水处理、电网、信息网络、标准厂房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实施项目200个,总投资400亿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实施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九大工程,计划实施项目5100个以上,总投资2300亿元以上。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到2023年,实现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行政村比例达9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实施农村垃圾、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计划实施项目400个,总投资约166亿元。(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到2023年,打造100条以上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取得初步成效。重点建设一批基本整治型村庄、设施完善型村庄、精品示范型村庄,保护发展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提升乡村绿化美化亮化质量;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实施项目800个,总投资330亿元。(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林业局、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到2023年,基本实现乡乡通二级(或三级)路,完成村(屯)道路硬化2.13万公里,道路路面拓宽1.97万公里,力争全区村(屯)通硬化道路率达90%以上。加快县域路网攻坚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乡乡通二级(或三级)路等项目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进自然村(屯)道路通畅工程、自然村(屯)道路提升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建设。计划实施项目544个,项目总投资590亿元。(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扶贫办、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乡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到2023年,力争我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以上。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改造一批规范化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旧管网。计划实施项目1000个,总投资140亿元。
  (1)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万人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周边村镇,以及以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或行政村为中心,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自治区水利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卫生健康委,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小型农村供水工程。通过以大并小、小小联合和达标改造等措施,建设改造一批规范化小型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旧工程和管网,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做好水质监测。(自治区水利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卫生健康委,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到2023年,重点防洪工程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重点防洪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实施项目740个,总投资约367亿元。
  (1)重点防洪工程。重点推进实施县域主要支流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堤防护岸、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水文基础设施等工程。(自治区水利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推进小型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水源工程建设。(自治区水利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乡镇污水垃圾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到2023年,力争我区镇级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重点推进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新建和提标改扩建工程。计划实施项目960个,总投资214亿元以上。(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7.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升工程。到2023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推进边境口岸、县城联通村镇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项目405个,总投资209亿元以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口岸办〕、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8.乡村电、气、网提升工程。到2023年,基本实现自然村村村通4G网络、通光纤网络,重点乡镇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计划实施项目270个,总投资约274亿元。
  (1)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有序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中低压网架结构,服务乡村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农村电网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广西电网公司、桂东电力公司、百色电力公司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天然气管网。重点建设县级支线管道及输气站项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广西燃气集团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重点实施自然村通4G网络、自然村通光纤网络等补短板项目;实施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工程;实施“智慧广电”乡村信息网络覆盖和升级工程。(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广电局、财政厅,中国电信广西公司、中国移动广西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中国铁塔广西公司、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9.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到2023年,数字化支撑乡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信息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邮政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数字农业平台和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实施项目70个,总投资51亿元以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大数据发展局、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通信管理局、广电局、财政厅,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广西邮政管理局、数字广西集团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围绕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优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退役军人服务、就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五大工程,计划实施项目3303个,总投资约920亿元。
  1.基础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到2023年,推动全区20%的县(市、区)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重点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边境市(县)学校、人口大县薄弱学校建设,统筹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多元普惠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建设,推进“云课堂”平台建设及应用。计划实施项目1550个,总投资约442亿元。(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3年,力争全区95%的县级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标准,每个县至少建成1所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的中心卫生院。重点实施县级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重点城镇中心卫生院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实施项目72个,总投资约87亿元。(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3年,力争我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边境地区无线发射台实现100%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并运转有效,村级群众公共文化设施得以进一步保障。计划实施项目1066个,总投资192亿元以上。
  (1)基层文化场馆。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应急广播及广播电视安全监测监管体系。推进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平台和村级应急广播终端建设。开展县级电视节目监听监看、乡镇级无线发射台站、乡镇级有线电视播出分前端、数字农家书屋等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运行支撑系统监管体系建设。(自治区广电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支持边境地区建设一批全媒体信息室、智慧广电服务进村入户等项目。重点支持边境地区县级骨干台站新增频率或扩功项目,升级改造边境地区乡镇、部分县无线发射台站。(自治区广电局、发展改革委,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公共体育设施。推进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休闲公园、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及一批多功能运动场、村(屯)级篮球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基层体校等项目建设。(自治区体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县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建、改扩建部分县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自治区妇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公共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3年,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更加有力,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计划实施项目515个,总投资159亿元以上。
  (1)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推进新建或改扩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失能照护服务机构项目,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重点支持“社区、医养、学习、旅居”四类普惠养老项目建设。(自治区民政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社会福利设施。推进新建或改扩建县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殡仪馆或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精神卫生福利设施等项目。(自治区民政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抚服务设施。推进新建或改扩建烈士纪念设施(经中央批准建设)、二级优抚医院、具备医养结合功能的光荣院(荣誉军人休养院)等项目。(自治区退役军人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残疾人设施。推进新建或改扩建县级专业化残疾人康复设施、托养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等项目。(自治区残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村级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提升行政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基层警务、司法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转 载于:wWw.bJylD.com 月亮岛教育 网: 关于工程服务方案【十二篇】)。(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安厅、司法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3年,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推动农村人口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重点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计划实施项目100个,总投资约38亿元。(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资金筹措
  本方案项目建设资金按照“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多元筹措”的原则筹措,资金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和国家各相关部委的补助资金。
  (二)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包括自治区通过部门预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各部门专项资金渠道安排的用于支持县域和乡村发展的补助资金等。自治区本级财政3年统筹安排210亿元(含统筹整合自治区有关部门资金)支持本方案项目建设。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考核奖励资金从自治区本级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
  (三)市县财政补助资金。包括市县从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补助资金。
  (四)其他渠道资金。包括通过企业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企业债券、社会资本投资等。由广西农村投资集团牵头设立广西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本方案项目管理办法,自治区财政厅负责牵头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管理。各市县和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督促的职责,具体负责指导项目推进工作。
  (二)强化前期工作。各市县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项目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创新工作方法,运用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进度;依托壮美广西·发改云平台,建立健全三年攻坚行动项目库,并按项目前期工作成熟程度定期进行动态调整。
  (三)强化计划管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编制年度实施计划,按程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继续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左右江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倾斜支持。
  (四)强化资金支持。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争取资金支持。各市县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鼓励通过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振兴建设投入力度。
  (五)强化用地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集中统筹、分级保障、总量控制与动态管理”的原则,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本方案项目建设用地。
  (六)强化项目管理。各市县、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加强对项目的监测调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项目管理制度。自治区将对上一年度投资完成率排名靠前的设区市予以资金奖励。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汇总,及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

工程服务方案11

  1.公司的售后服务宗旨

  冠金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将“坚持客户视角观,即站在客户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工作”作为我公司服务教育的服务宗旨。“客户的满意才是我们的成功”是客户服务部一直的追求,客户的满意一方面来自对工程质量的满意,更重要的将是今后长时期的售后服务满意度。我们将为贵单位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和支持,让用户用的放心、使得开心。

  2.公司对于售后服务的承诺

  售后服务的内容

  根据我公司对用户的一贯承诺,我们将对用户提供以下售后服务内容:

  ●设备安装和初验阶段

  ●系统试运行和设备最终验收阶段

  ●免费维护期内

  ●免费维护期后

  在每一阶段,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如下:

  售前服务:1、特设置客户服务专线:免费提供电话技术支持,为用户解答关于LED显示屏技术以及相关问题。

  2、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对客户的需求和生产产品用途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不超过两天之内为用户提供最详尽、合适、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使客户能清晰准确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掌握工程预算。令用户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试运行完成后,我方将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用户现场,提供终验测试建议,并由双方确定终验测试方案。最终由用户确认试运行期和终验结束。

  针对主要设备所进行特别服务

  售后服务:我们承诺对于我们提供的设备提供保修及终身跟踪服务。我公司在国内主要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成都等地设有办事处或服务中心,并配备专业维修人员及常用备件,可就近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1、在免费保障期间,一切由于元器件质量原因或生产安装工艺原因引发的故障均获得无条件的免费维修,但违反操作规程或国家规定的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除外,针对此类因素只收取工本费。免费保修结束后,服务用酌情收取。

  2、免费提供显示系统应用软件的升级更新服务。

  3、对用户提出的维修和帮助要求给予最快的响应,用户提出维修申请后,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检修。

  4、需要返厂维修的设备。设备到工厂后,返修期不超过5个工作日。

  5、在免费保修期间,我公司保证定期巡查,定期派遣工程人员上门维护。

  回访:我公司为了保证每次客户服务工作落地有声,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每次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具体内容有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故障解决水平等等。

  巡检:公司总经理会同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定期走访客户,了解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掌握一手资料,也为不同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工程服务方案1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晋发〔2018〕20号)、《晋中市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晋中市质量大会精神,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县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经研究,决定在我县范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晋发〔2018〕20号)精神和《晋中市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晋中市质量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我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重要路径,紧紧围绕我市“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县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贴合太谷实际、彰显太谷特色、凝聚太谷精神的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质量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注重以质量提升减轻经济下行和安全监管压力,真正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持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县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断融入全国供给体系。
  ——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
  ——坚持质量强县和品牌创新战略定位。将质量强县战略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质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积极引导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集聚,提升质量和品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县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中高端产品供给不断增加,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比重不断提升,太谷制造、太谷建造、太谷服务、太谷品牌的国内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产品方面,主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规模以下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程方面,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交通建设工程交工验收率达到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服务业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质量效益特征更加明显,服务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要素的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俱佳的产业集群。
  ——质量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并有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内、国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质量提升的支撑更加有力。
  二、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等各领域质量
  (四)提升农产品优质供给
  调优农业种植结构,抓好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大力度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逐步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标准和土壤质量维护责任制度,建立耕作和栽培技术规范,控制、减少农用化学制品使用,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干鲜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着力推进红枣、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全县农产品优质供应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0%,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60%,机械施肥占比达到40%,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化肥施用实现零增长,总量控制在10.28万吨以下,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一般发生区为害损失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重发生区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5%。鼓励试点残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可降解农膜研发和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创新和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水平创新。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引进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化控制、熊蜂授粉、天敌杀虫、果树防冻防裂等100项国内外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以及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的“三品提升”行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农业标准化进程,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20%以上。创建“智能控制、质量追溯、远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系统。推进农产品产地与市场的质量安全对接,规范、推广使用产地质量证明,建立产地准出机制,逐步实现农业从传统种植模式到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分散种植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从低端产品到高端品牌的转变。着力开展农谷建设,各项工作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效益辐射周边。(责任单位:县农委、县畜牧局等)
  (五)推进制造业质量提升
  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进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环节的集成应用,加快生产管理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积极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一批先进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到2020年,累计推动10家以上规模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贯彻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鼓励食品制造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推进太谷饼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杂粮方便食品和速冻肉食等现代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强乳制品、肉制品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食品质量监管,提高企业标准化生产能力。鼓励药品制造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
  (六)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责任,“两书一牌”( 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覆盖率达到100%。严格执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图审、检测等各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制。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活动,实施样板引路制度,组织开展工程结构质量评价。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提高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效能。重点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中小学教学楼工程的监管力度。推进建筑工程“双优”( 主体结构优良和省级优良工程)评定工作,打造太谷精品工程。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推进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工程质量监理报告制度试点工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督”两个重点,健全工程质量预控、过程监控和事后验控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理体系。继续开展重点工程跟踪服务的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水平,确保全县农村公路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严格安全施工强制性要求,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实行差别化监督,把对大型桥梁、隧道、重点工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作为监督重点,加大过程监督频率和力度,严格主要原材料抽检把关,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实体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等)
  (七)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和服务质量测评体系,推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银行保险、商贸流通、旅游住宿、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企业和组织全面实施国家服务质量标准。依托第三方社会机构,研究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建立统一测评标准。开展大规模用户调查与现场测评,定期向社会发布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水平提升。培育10家服务标杆企业,总结推广标杆企业在创新发展、集成分工、技术研究、质量提升、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着力改善旅游市场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包车客运,进一步拓展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直通车客运服务。推行车牌分离改革,提高农村客运企业经营自主权,全县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全覆盖;提高货运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全县50辆以上规模的货运企业稳定在10户以上,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加快实现传统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推动现有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邮政快递、供销等网络设施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建成10个农村物流功能突出、服务“三农”效益显著的网络节点。提高生活性服务品质,完善社区、养老、家政、大众餐饮等服务体系。提升银行服务、保险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服务质量。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文旅委、县交交通局、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供销社、县银监办等)
  (八)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启动外贸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完善外贸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制定我县鼓励进口产品目录,支持开展先进设备进口融资租赁。加快建设外向型综合信息平台,汇集和发布商品贸易、投资、劳务、国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诸多信息。扩大特色服务贸易,提升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引进国内外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落户我县。培育扶持一批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打造优势出口基地。深化建设玛钢、医药、特色农产品等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引导产业集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加快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外贸”、 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外贸方式。(责任单位:县经贸、县市监局、县农委等)
  (九)促进各领域全面质量提升
  认真落实《关于贯彻<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17〕76号),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加快钢铁、水泥、焦炭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石墨等特色资源高质化利用。提升油品供给质量,全面做好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升级工作。
  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和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平。提升医疗、文化、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教科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文旅委、县政务大厅、县规划局等)
  三、推进质量提升八项工程
  (十)推进质量攻关工程
  组建由企业为主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学会)为协同的质量攻关小组,分别针对产品制造、工程建造、服务领域的我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产品缺陷,增加生产效率开展活动,重点是改进生产工艺、解决技术难点;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开展活动,重点是改进节能技术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帮扶各类型企业申报质量攻关项目,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新兴行业企业破解难题,增强企业竞争力。到2020年,全县实施质量攻关项目3个,质量攻关成果应用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
  (十一)推进质量标准工程
  扶持和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建立标准体系规划和路线图,提升标准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合度。加快推动专利与标准相融合,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布团体标准,进一步增强团体标准对产业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全面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到2020年,全县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80 %以上。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积极参与晋中市企业标准“领跑者”试点工作,推动我县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提档升级。积极开展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新型能源、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文化旅游等标准化试点和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到2020年,完成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个。(责任单位:县市监局等)
  (十二)推进质量创新工程
  全面落实《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的意见》(市政发〔2017〕45号),围绕质量(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自主品牌创新,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品牌创新成果落地。
  按照市局“百企百人”提档升级计划,推进质量管理创新,积极扶持10家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小组活动和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第三方质量评价活动,组织10名企业家、企业高管参加国内知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学会)开办的质量管理高级培训班。
  围绕支柱产业和主打产品,加大政府质量科技投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进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质量创新基地。适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开展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生产,全力提升消费品质量。
  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高端、专业、特有的重点检验检测实验室,参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国家、省级科技计划、质检行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促进机制,加强专利许可、转让、质押、保险、投融资等服务,推动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教科局等)
  (十三)推进质量管理工程
  推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善计量检测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等综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采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按照《晋中市精益管理和标准创新分级评定管理办法》推进实施精益管理和标准创新分级评定工作,带动全县企业(组织)实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精细化管理等先进、高效的生产及管理方法,加强质量投入,夯实质量基础,向管理要质量。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进货验收、生产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体系,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链式提升。在企业广泛开展QC小组等多种形式的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群众性活动,推动质量技术万众创新。借助国家认监委“百万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平台”,组织开展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先进质量管理工具方法的学习宣贯活动,大力提升全市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全县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面均实现显著突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中小企业局等)
  (十四)推进质量监管工程
  加强全面质量监管,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严肃查办制假售假大案要案。深化“双随机”抽查制度,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制定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充分发挥新业态下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产品伤害监测和服务质量监测制度,加强信息共享、风险监测、舆情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实行行政约谈、区域整治、集中整治、挂牌督办等措施,监督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抓住质量诚信这个“牛鼻子”,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食品、药品、农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汽车配件等突出问题,推进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市监、公安、住建、环保、经贸等部门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整治,以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重点监管,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坚决曝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决不让个别企业的违法行为,破坏太谷企业的整体形象。大力宣传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质量强县工作向纵深发展。(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经贸局、县环保局、县市监局、县住建局等)
  (十五)推进质量品牌工程
  要大力实施品牌创新战略,构建“政府倡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服务平台,开展产品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品牌试点,推动知名品牌创建。紧紧围绕玛钢铸件、医药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产品升级、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一批在省内国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以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园区,培育更多的本土区域名牌产品。同时,加快建立太谷品牌评价机制,兑现品牌奖励制度,积极引导、鼓励“太谷制造”、“太谷建造”、“太谷服务”争创省级、国家级品牌称号。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推动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建设质量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构建质量品牌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品牌企业讲好太谷品牌故事,形成“品牌太谷”协同效应。(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
  (十六)推进质量共治工程
  构建质量共治共享新格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发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作用,鼓励企业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把对法律负责、实现企业盈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的沟通交流、互动合作机制,构建联合监管共治体系;强化信用管理,加强信用结果运用,加快融入社会信用体系;注重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质量治理的积极性;突出质量提升成果的新闻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更大范围地共享质量提升的成果,营造质量安全共治共享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市监局、县中小企业局、太谷报社、太谷电视台等)
  (十七)推进质量基础工程
  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四大基础”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保持“四大基础”的系统完整,推动质量提升工作稳步加强。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让“标准化+”效应在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充分彰显。要围绕太谷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位一体”检验检测体系,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和应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太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质量基础支撑。
  开展“计量精准服务企业行”活动,建设“中小企业计量服务平台”,开通“计量服务网上绿色通道”,实施“中小企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为全县中小企业的质量提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和重点领域建设需求,改造提升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量值传递和计量溯源体系,科学规划并建设计量科技基础服务体系、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开展产业园区“计量检测一站式服务”。加强产(商)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善检验检测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验、产品合格率抽查等投入力度。大力宣传推动节能、低碳产品、有机绿色产品等认证,落实好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农委等)
  四、完善质量提升的政策制度保障
  (十八)加强质量制度建设
  研究探索质量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县质量法规政策制度体系,从政策法规层面创新质量发展的制度设计,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省、市要求、又切合太谷实际的质量发展路径,为国家和我省的质量立法提供更多的经验。坚持促发展和保底线并重,围绕产品、工程、服务等领域,建立并完善质量促进和质量提升的制度体系,强化对质量创新的鼓励、引导、保护。落实“放管服效”政策,完善市、县两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多部门质量执法联动机制,健全处置重大质量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质量品牌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质量品牌纠纷调解机制。(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市监局等)
  (十九)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工作领域。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县财政统筹安排资金用于质量提升行动,主要包括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质量工作领域。持续支持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科研立项。将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等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推广产品质量保险,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推广应用。
  建立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优质服务。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确定和采购活动组织管理,将质量、服务、安全等要求贯彻到采购文件制定、评审活动、采购合同签订全过程,形成保障质量和安全的政府采购机制。严格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切实把好产品和服务质量关。加强联合惩戒,依法限制严重质量违法失信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各地要为质量提升行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推动形成支持质量提升的多元投入机制,在技术标准研究应用、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平台服务、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量奖励与品牌培育、质量监督抽查与执法打假、质量检测与风险预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质量提升行动顺利开展。(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等)
  (二十)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办“太谷品质大讲堂”,推动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质量教育网络。加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行企业质量与品牌官制度,实施企业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参加“晋中工匠”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发挥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作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青年质量提升示范岗创建、青年质量控制小组实践等活动。(责任单位:县教科局、县总工会、团委、县市监局)
  (二十一)健全质量激励制度
  完善我县质量激励政策,树立质量标杆,弘扬质量先进。加大对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在金融、信贷、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的长效宣传推广机制。(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金融办、县市监局等)
  五、加强质量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二)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
  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强市建设、质量品牌发展、质量基础建设,建立各部门面向党委的质量工作报告制度。要加强质量管理和队伍能力建设,认真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二十三)实施质量强县战略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质量强县。研究编制质量强县战略纲要,明确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统筹各方资源,持续开展质量强县示范活动,争创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城市。
  (二十四)狠抓督察考核
  建立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市政府已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二十五)加强宣传动员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以及省、市质量工作精神要求,深入报道我县质量提升的实践成就、先进典型,讲好太谷质量故事,推介太谷质量品牌,塑造太谷质量形象。加强质量公益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丰富质量文化内涵,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把质量发展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教学计划,让质量第一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成为领导干部工作责任,成为全县各界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
  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方案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和年度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组织相关行业和领域,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确保各项工作举措和要求落实到位。

热门标签:
《关于工程服务方案【十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关于工程服务方案【十二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