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存在问题范文十五篇

时间:2023-09-13 用考关注 点击:
纪检监察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作风不断优化,树立了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干部形象,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与稳定的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部队伍存在问题范文十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1

  摘要: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干部队伍人数短缺、工作任务负担较重、经济政治待遇偏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干部交流渠道不畅、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不足。对此,应加强顶层设计,拓宽来源渠道,强化激励保障,畅通交流渠道,加强教育培训,坚持从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干部队伍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当前繁重的任务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笔者对河南省中部某县的调查,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的年龄结构应当是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作用发挥良好,可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以该县为例,据统计,在行政编制中,35岁及以下干部31名,占11.5%;36岁及以上干部239名,占88.5%。在事业编制中,35岁及以下干部9名,占2.4%;36岁及以上干部368名,占97.6%。可以看出,35岁及以下的年轻乡镇干部已属凤毛麟角,大部分乡镇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上,乡镇干部后继无人,人才断层现象严重。若干年后,乡镇会面临干部大面积退休的情况,即使有新招录人员作为补充,但也面临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

  从该县实际情况来看,除早期招聘的合同制干部之外,乡镇干部队伍的补充主要以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为主,同时有少数军人转业分配。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的取消,这个乡镇干部队伍主要的补充渠道彻底被堵死,只剩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在2005年的机构改革中,每个乡镇的编制人数被确定为70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各占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退休、调动等因素,目前乡镇的干部人数普遍在45—60人之间。自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由于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名额极其有限,多数乡镇事业单位从未进行过招考,人员只出不进,行政编制人员的进入渠道主要为接收省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考录乡镇公务员、村干部考录公务员三种。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共接收由大学生村官考录的乡镇公务员40余人,其中仍在乡镇工作的30余人。自2008年以来,从支部书记、村主任中招录的乡镇公务员不到10人。这几类人员数量有限,且流失严重,特别是省选调生,大部分在服务期满后以遴选、考录、调整交流等途径到中央、省、市、县级机关工作,目前服务基层期限已满仍在乡镇工作的寥寥无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信访稳定等工作,常常压得乡镇干部喘不过气来。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干部数量大量减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有限的干部人数之间矛盾突出,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为完成任务经常加班加点,周末及节假日得不到休息,年休假更是难以落实。乡镇干部经常被搞得疲惫不堪,同时还面临责任追究的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乡镇干部的身心健康,挫伤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县以下党政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已得到落实,部分拥有公务员身份的乡镇干部已经享受到相应的职级待遇。乡镇干部补贴人均200—300元已经落实到位,对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也发放了车补。但是,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200—300元的乡镇干部补贴和乡镇干部所承担的繁重的任务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和劳动付出远远不成正比。虽然《公务员法》规定了相应的加班补助条款,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人或者部门敢于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干部发放补助。其次,从事同样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水平和行政编制人员有不小差距,加上没有车补,和行政编制人员工资相差1000多元,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行政编制人员年龄往往偏大,待遇较好,提拔机会较多,即使提拔不了,有的也可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的待遇,所以部分人员有看摊守业思想,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足。事业编制人员大部分年龄也已超过35岁,他们熟悉农村工作,具有一套农村工作经验,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重大项目的中坚力量,但由于身份和政策限制,他们的经济待遇相对差一些。同时,由于政策限制,除了换届时有极个别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平时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再出色也难以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即使政策允许提拔到县直事业单位任副科级领导干部,但在实际中,由于面临县直事业单位人员提拔的压力,也难以行得通,所以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当前,乡镇干部经济待遇普遍偏低,收入水平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不匹配,导致该休息的休息不了、该补偿的难以补偿,于是产生得过且过思想。有部分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散漫,作风不实;有的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导致出勤不出力、人到心不到,更有甚者,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政、怠政。加上权限限制,乡镇政府很难自行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难以调动起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由上一级组织部门管理,交流往往不存在问题。而一般乡镇干部由于政策的限制,无论是横向乡镇之间,还是纵向乡镇与县直之间,交流渠道均不顺畅,难以实现正常流动。由于每个乡镇的编制数量一样,人员相对固定,建设任务相对较少的乡镇干部相对轻松,建设任务较重的乡镇人员严重不足。这种政策壁垒造成难以根据各个乡镇建设任务的轻重统筹使用全县的干部资源,造成新的不公平。

  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针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的培训较多,但往往参加培训的是分工相对较少、可以走得开的班子成员,其他班子成员则由于工作忙而难以走开。针对普通干部组织的培训较少,影响了其能力素质的提高。

  2005年的乡镇机构改革考虑到由于农业税的废除使得乡镇政府工作量大大减轻,乡镇政府的职能由原来的管理转变为服务,但没有考虑到随着形势的变化,乡镇政府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当时所确定的乡镇编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要,亟须随着形势的变化予以调整完善。因此,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加强调研,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适度增加乡镇编制,合理调整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比例和收入水平,确定一个规模合理的乡镇干部队伍和收入水平,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根据乡镇工作需要按编制员额配备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全县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但是,在现实操作层面,面临很多政策壁垒,难以贯彻实行。因此,建议省、市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政策,对原有的不合时宜的政策进行修改完善,为配备乡镇干部扫清障碍。针对缺编现象,有计划地向上级部门争取分批次逐步增加乡镇工作人员招录数量。同时,将县直单位想干事、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下派基层锻炼变为常态。对于新招录的公务员和省选调生,规定最低服务年限应为5年。对于工作人员年龄、性别、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乡镇,通过交流和培训逐步改善其队伍结构,有效解决乡镇干部后继乏人、人才断层等问题。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修改完善配套政策,打通事业编制人员晋升通道,调动事业编制人员的积极性。注重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优秀乡镇干部的选拔力度,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是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特别优秀的,要大胆提拔重用。经济上,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提高乡镇干部待遇。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保障乡镇干部的休息、休假等权益,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丰富乡镇干部的业余生活,提升乡镇干部生活质量。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拓宽其视野,使其增长见识。

  出台相关政策,让乡镇干部在同一工作地域、同一岗位满一定工作年限后,必须进行异地交流,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选派乡镇干部到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到发达地区或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同时,着力解决乡镇和县直单位之间干部交流不畅的问题,引导县直单位年轻干部到基层建功立业(转 载于:www.bjYld.com 月亮岛教育 网: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范文十五篇)。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制订乡镇干部培训计划,分层级对乡镇干部开展精准培训,确保乡镇干部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达到《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的“乡镇干部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累计一般不少于12天”的要求。在培训内容上,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乡镇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产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县级党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基地,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进行专题培训。同时,鼓励乡镇干部多渠道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乡镇政府对干部学习所需经费予以适当补助。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乡镇干部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乡镇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对失职干部严肃问责。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2

  [摘要]农村基层干部是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进入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人,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执行党在农村建设中政策的领导者,必须积极面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下文分析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5-0007-01

  1前言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贯彻实行党的各项工作方针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执行各项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全面、深入的推动农村的各项改革,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党和人民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的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了解农民存在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开展廉政党风建设,严厉惩治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使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1]。

  2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整体素质低

  目前我国的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有经验的,资深的干部很多,但是新型的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极度缺乏,所以整体的农村基层干部思想陈旧,缺少法制观念,难以接受新事物的发展,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中的机遇,带领大家取得经济发展。

  2.2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出现老龄化的现象,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缺少对新事物的理解,看待问题的变通能力不强。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女性工作者很少,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青年群众要求进入农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新老干部青黄不接。

  2.3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还比较守旧,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意识,安于现状,不积极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小农思想意识浓重。基层干部缺乏干劲,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安于现在经济发展状况,致使被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淘汰,地方经济发展渠道越走越窄,经济徘徊不前。

  2.4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机会特别少,致使陈旧的思想观念难以得到更新,能力得不到提升的机会。基层干部团队缺乏统一的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不高,很难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3.1拓宽基层干部来源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组织在农村社会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做好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的个人素质和能力。选用基层干部过程中坚决杜绝裙带关系,创新干部任用理念,选择真心为群众办事的,有文化,有领导能力的人,注重农村致富能手,或外出返乡人员的选用,鼓励党政机关选调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帮助农村工作的开展。

  3.2加强干部选拔工作

  严格执行干部提升制度,做好干部选拔,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为基层干部队伍选拔责任心强,热爱农村工作,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注重民意选拔干部,民主推荐是农村基层干部选拔的重要环节,透明基层干部选拔工作,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开展,需要基层干部充分了解农村基本发展情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有创新突破思维,建设新型农村。加强对女性基层干部的选拔,调节基层干部结构比例。

  3.3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机制,建立制度考核,竞争上岗,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重点培养提拔讲奉献、有能力的基层干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进行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收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薪资待遇,建立基层干部财政补贴,等激励制度,贯彻落实基层干部的各项工作或者生活待遇,把握基层干部培养的长久性。

  3.4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组织保障,但是目前的基层干部队伍还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协调领导能力,深入开展各项法律制度普及工作,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执行力,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等培训工作,推进培训理念,创建培训平台。

  3.5完善考核制度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态度散漫,干部工作考核制度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加强执行考核制度,根据农村基本情况完善综合考核标准。考核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对上级交代工作的执行情况的考核,还需要扩大基层群众表达民意的机会,培养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使基层干部真正的做到受百姓的拥护,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水平。考核制度从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干部能力,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建立优秀人员表彰制度,淘汰不进取干部。

  3.6做好干部储备工作

  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工作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储备工作,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从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人员中重点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后续储备,打破传统界限,加强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发挥典型人才的影响作用。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农村基层干部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队伍如果不能适应农村改革的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就会难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更好的帮助我国农村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以甘肃东南地区X乡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13.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3

  当前,随着地方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充实到专武干部队伍中来。他们年纪轻,热情高,干劲足,为专武干部队伍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大大改善了专武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但由于他们经历各异,知识结构和开展武装工作的能力有很大差距。在专武干部调整中有时出现“出去了内行,进来了外行”的现象,有的虽干“兵”的工作,但“兵味”不浓,不熟悉民兵工作,甚至不懂民兵整组、民兵训练、民兵政治教育、征兵等大项活动的基本常识和套路,更欠缺方法和技巧。

  再一个问题,就是部分专武干部不“专武”。有些地方专武干部兼职过多,平时除了民兵整组、民兵训练、民兵政治教育和征兵等本职工作外,还兼管其他诸如政法、纪检、综治、组织、宣传、计生等工作,还要配合所在乡(镇、街道)的中心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少数专武干部不能处理好“兼职”与“专职”的关系,“以武为本”的意识不浓,管武不专武,不能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抓武装工作上。还有的专武干部对接受双重领导的关系处理不当,认为专武干部主要还是跟地方打交道,人武部属军队建制,与专武干部是“军民关系”。因而,少数人在工作落实上存在“重地方,轻武装”的问题。

  新形势下,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武装工作的开展。纠正专武干部认识上的偏差,强化军事机关对专武干部的领导和管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坚持“五双”原则。

  一、坚持双重领导 

  少数专武干部对接受双重领导的关系处理不当,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正本清源,从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入手,通过定期召开专武干部会议、学习文件规定、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强化军事机关的领导。必须使他们明确,人武部门虽然是军队建制,但它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政府的兵役机关,其性质、地位、作用没有变,专武干部接受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地方党委、政府双重领导的制度没有变,专武干部要主动接受领导。对本单位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重大问题,应及时主动地向上级军事机关请示报告;

  本单位的一些重大活动,要及早邀请人武部门的领导参加;

  上级军事机关下达的指示、命令,应积极响应,抓好落实;

  个人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应主动与人武部门的领导、同志沟通交流。专武干部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和军地双方的协调联络作用,在有所作为中赢得地位。

  二、坚持双轨管理 

  人武部门对专武干部的管理,既不能是不管不问具体问题的“甩袖式”,也不是事无巨细、包揽代替的“保姆式”,最急需解决的是“管什么”、“怎么管”和“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人武部门对专武干部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管政治方向。通过教育提高专武干部的政治素质,确保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管思想建设。坚持用革命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专武干部的头脑,激励专武干部与时俱进,献身武装事业。三是管业务建设。通过岗位练兵、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业务比武等方式,对专武干部的业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管参建工作。组织专武干部参建,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当地经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加强人武部门对基层专武干部的管理,除召开会议、组织集训、整组点验等集中管理教育外,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三、坚持双层培训 

  专武干部既管武装又身处经济建设第一线,担负着双重职责,大有用武之地。但如果整体素质不高,作用就难发挥。在提高专武干部素质和能力方面,军地双方同样负有相同的责任。因此,应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人武部门侧重培养军事方面的知识,地方党委、政府侧重培养经济建设方面的知识,通过共同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能力都全面过硬的专武干部队伍。

  为确保对专武干部军事业务方面的培训质量,人武部门必须摸清所属专武干部的知识结构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区分层次,区分类型,有所侧重,因人施训,可以采取定期集训、周学习日制度、技能比武、业务竞赛等形式,全面提高专武干部的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坚持双向考核 

  对专武干部进行考核,是对其工作成绩和工作表现的综合评价。当前对专武干部的考核,主要是以地方组织部门为主,考核的内容也是以地方中心工作为主,这无疑对专武干部平时的工作起到一种导向作用,使他们错误地认为人武部门的考核是“业务性的”,地方的考核才是综合性的,不愿以主要精力去做武装工作。

  要改变这种现状,人武部门要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会同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军地双方对专武干部的考核责任,明确军地双方在考核中各自应履行的职责和程序,对专武干部实行交叉考评、双向考核的办法,由人武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对专武干部全年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和量化分析,以此作为单位和个人的成绩认定。

  五、坚持双方保障 

  近年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把武装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效地保证了基层武装建设。但基层党委、政府对本单位的财政预算抓得非常紧,特别是企业单位,尽量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基层武装部在物质保障上有困难。因此,人武部门要最大限度地为专武干部开展工作搞好服务和保障。

  专武干部适当兼职做其他工作,是形势发展的客观存在。但不能兼职过多。在兼职上注意选项,主要兼任抢险救灾、维护治安、民政等与武装工作紧密相关的工作,使专武干部分清主次,始终坚持在完成武装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从事其他兼职工作。这样,既能较好地保证民兵工作的落实,也有利于增强专武干部的工作信心。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都对反腐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纪检工作的要求,把抓好纪检工作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抓紧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的思路,切实做好贯彻落实纪检工作责任制的各项工作。在认真抓好纪检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当前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懈怠。俗话说,“人无志则不立”。如果一个人没有志向,没有目标,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兢兢业业。面对日趋复杂、任务艰巨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消极、工作懈怠,缺乏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存在精神懈怠的问题,导致行动上找不准方向、盯不准目标,干工作没思路,抓落实没招数,逐渐丧失了锐意进取的战斗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遇到问题不敢碰硬、不愿担责,世界观、人生观出现偏差,甚至犯下严重错误。

   2、缺乏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为民”是各级官员的标准。官员是代表国家来行使权力的,这个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赋予了的权力;所以作为官员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目前的实际是,某些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不是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而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有的部门和行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败坏了人民公仆的形象。

   3、政治和业务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成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但有的纪检干部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导致理论水平不高;还有的干部学习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在用心领会精神实质、研读理论原著上下功夫,导致思想水平不高、理论功底不深、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等现象。另外在纪检干部队伍中还存在办案工作水平低、效率低,处理问题的技巧掌握不够等现象,不能沉下心来走近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存在浮躁心理和奢靡之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4、办案不公,不能秉公执纪。有的纪检同志在处理工作时存在人情心理,往往在处理上级领导、同事、熟人、朋友等利益方面,看人脸、讲人情。其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一怕得罪上司,在上司面前畏畏缩缩,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既担心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更怕查出问题得罪领导,引火烧身;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丢选票,影响工作和自身的发展;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管严了、限制多了,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于是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不了了之;四是在查处有关涉及领导的案子时更是没有主见,不能秉公执纪、维护社会公正,甚至有歪曲事实的行为,最后走上执法犯法的道路。

   二、纪检监察工作的改进措施

   1、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时代方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立党强党的一个重大原则。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党忠诚,这是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政治操守。纪检监察干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动摇,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最高信仰。纪检监察干部要永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共同奏响新时期党员干部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组织的时代颂歌。

   2、改进纪检工作作风,树立纪检监督新形象。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在新的形势下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新要求。我们要带着责任和感情与群众打交道,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坚持求真务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克服浮躁心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

   3、加强学习,增强素质,提高本领。练就过硬的工作本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一是要提高纪检干部的政治素质。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信奉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二要提高业务素质。我们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掌握多学科知识;同时还要立足本职,努力钻研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多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坚持原则、公正无私是恪尽职守的基本前提条件和重要思想保障。纪检监察干部具有公平正义的政治情怀和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始终坚持秉公执纪,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坦荡胸怀捍卫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做到在法纪原则面前人人平等,不偏不倚,不徇私情、不畏权势、敢于碰硬,不公报私仇、不假公济私,勇于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毫不妥协的斗争。在处理督察大案要案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纪为准绳,始终坚持依法履行纪检监察职责,用权为民,公正执法。

   总之,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时代方向,改进纪检工作作风,树立纪检监督良好形象,不断加强学习、增强素质,提高本领,坚持原则,秉公执法,才能真正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5

  【摘要】近年来,社区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在年龄、性别,学历,还是在队伍整体的水平上,都有了较为长足的提高。但也存在队伍稳定性差、社区工作人员水平有限、职业培训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社区队伍整体的质量水平,需从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待遇、专业水平,教育培训等几方面提出改进的路径。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专业性稳定性

  1.引言

  社区是各类社会职业人士、青少年求学人群及离退休等人群共同构成的大集体,是宏观社会的有机组成,社区的和谐、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做好社区工作不仅关系社区稳定,也关系整个社会的协调、有序。社區工作者即经一定选拔程序被各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录用的,并在以自然居住小区为基本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近年来,在社区建设推动下,我国社区工作者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区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

  2.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分析

  2.1社区工作者流动性较大,队伍整体稳定性差

  近年来,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通过各省每年组织的社区考试进入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对多数大学生而言,社区工作只是个跳板,而非归宿。较之事业单位、公务员,社区工作待遇低,保障性差。再者,社区工作繁杂,选拔任用渠道较单一,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在任职后,依然会坚持考事业单位公务员,一旦考取,自然就离开了社区工作者的队伍。长此下去,不利于社区队伍的水平提高,也不利于社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2社区工作人员职责不明,负担较重

  社区工作的内容较繁杂,涵盖了党建、综合治理、社会保障、数据统计等多项工作。除例行工作,平时还会增加一些临时I生的任务。另外,社区工作者属多头领导,致工作者无暇分身,无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走访人民群众上。尤其是在镇上的社区工作者,无专门的社区办公室,工作内容也涉及多方面,从而导致社区工作者工作负担重,压力大。

  2.3福利待遇吸引力不足,社区工作者队伍人员供给不足

  福利待遇直接影响社区队伍稳定性。参加社区考试的考试大多数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其主要收入就是工资。工资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目前来看,社区工作者报酬主要由基础报酬、津贴补贴、年限报酬这三部分构成。其中,社区工作者的基础报酬各个城市的标准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按社区工作者的学历而确定,以三线城市为例,取得国家承认大专(高职)学历的(高中毕业复转军人)每月1000-1500元,本科学历的每月1600-2000元,研究生学历的每月2100-2500元。津贴补贴包括工作补贴、生活补贴和职称补贴。工作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700-1000元;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0-800元;职位补贴是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为主要发放标准,普遍的标准是:取得高级社会工作9币职业资格证书者,每月给予300-500元职称补贴;取得社会工作9币职业资格证书者,每月给予200-300元职称补贴;取得助理社会工作9币职业资格证书者,每月给予100-200元职称补贴。年限报酬即社区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上,每满一年,其年薪报酬从下一年起每月都会增加15-20元。社会保险参照城镇企业职工标准,而住房公积金会根据各市不同的情况而定,如再扣除社会保险,社区工作者实际到手的月工资还是比较有限的,即便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社区工作者的月收入虽然较之二三线城市有所提高,但对比其他高收入职业,社区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还是很难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的,这就使得此岗位人员普遍长期处于人员匮乏状态。

  2.4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偏低

  社区工作者需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需求。但想要实现社区工作专业化仍存在不少问题,社区考试对于考生并没有专业的严格限制,导致大量非专业的人员进入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另外,社区工作区通过考试,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专业正规的专业培训,使他们难以给老百姓提供系统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服务。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完善社区工作者的用人机制

  要将专业化作为社区工作者发展的方向,用职业化标准来培养人才,并用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作为其的制度保障。另外,只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重视,才能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建设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3.2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责范围

  首先,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评比等表面性的工作,也可取消社区工作者的部分行政事务。其次,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做好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社区居民协调者这一桥梁角色。第三,对社区服务项目进行归类,规范社区居委会办理居民事务以及受理居民投诉的程序,推进社区居民自治,能够在工作上实现衔接,并形成一个有序的工作机制。

  3.3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建设一支专业化、技能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大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有限的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辅以社会公益资金的支持,鼓励当地企业、慈善机构、名人等帮助社区来筹集所需资金。可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一方面,提高社会大众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另一方面,也使社区工作者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3.4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机制

  根据各地社区的具体需求,逐步完善社区工作者培育与培养机制。培训内容需从传统的政治理论和党建业务内容逐步拓展到经济、法律、社会心理、群众工作等社区工作的各个领域;培训范围则要从只重专职社区工作者扩大到对专职、兼职、志愿者的范围上;培训重点则应是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办公能力、调解群众矛盾能力等,以此来提高整个社区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水平。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6

 一、村干部队伍现状

  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在文化程度构成上,初中、高中多,小学和大专少。从年龄结构上来看40岁以下的中青年少,整体上年龄偏大。某镇第九届村“两委”干部共135人,其中35岁以下3人,46岁至55岁62人,56岁以上41人,大专文化程度3人,高中58人,初中74人。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有些村干部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不学理论,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情。

  2、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3、缺乏引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

  4、有的村干部求稳怕乱思想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不知道山外有山,对外地、外村、外乡镇的新经验、新做法漠然视之,开拓创新精神不强。

  5、有的工作被动,精众神状态不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习惯于按上级指示想事,按行政命令办事,不善于动脑筋、想点子,找信息、跑路子,对新形势下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建设新农村的办法不多。

  6、有些村干部“霸气、痞气、油气”思想严重。

  7、有些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中唯我至上,对镇委强调不准违反的规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8、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相对较窄。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尚在调整时期还末真正进入正规,为此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导致村干部空缺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干部严重匮乏,存在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的后继乏人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有能力先富起来的人员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能力强的干部人才的余地越来越小。

  二是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主要是面子问题,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回乡。即使有些回到农村,也不愿长期呆在村里甘当村干部。

  三是部分仍留在村里办企业或搞其它副业的能人,怕当村干部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或怕得罪人,不愿当村干部。由于村庄精英阶层和青年人才的流失,或不愿当村干部,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9、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存在严重脱节,缺乏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和措施,如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问题,对民选村官的监督制约和罢免问题。

  10、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

  村干部每届三年,时间太短,不利于农村的发展稳定。村干部在这三年中,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干工作,第三年又要准备选举。村干部的身份是农民,有的村干部因此产生悲观情绪,说是:“村干部真没干头,三年一到就发愁。谁晓得走还是留,不如回家放老牛。”新形势下农村情况非常复杂,村里的工作难度大,村干部在三年中有两年忙着选举,不利于有效开展工作,带领村民致富难以做到。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是农村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1拓宽选人视野,改善队伍结构

  一是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要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标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

  二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目前,选拔村干部眼光只局限留在农村里的人。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青年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也可以由机关干部兼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的是用其先进的理念、广博的知识、科学的管理,引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开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新局面。

  三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认真做好在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双培”工作,发展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按照村干部职数1:1的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对入库管理对象进行一次考核,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制度和乡镇班子成员结对制度,积极为他们学习培训、锻炼提高创造条件,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要实行资格认证培训。对新上任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由县组织任职资格培训和岗位素质培训。

  二是加强经常性培训。镇组织办要会同涉农、经济等部门,以惠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优势产业,加快村干部培训基地建设。镇委要根据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学习、电教片播放收看、定期检查等制度,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三是要推行“菜单式”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干部设计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实现按需培训,大力培养实用性、技能性的人才。

  3扩大基层民主,转变工作方式

  一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变味走调的现象。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二是要加强民主监督。要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

  4妥善处理好“两委”的关系

  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解决“两委”之间不协调的问题。村级班子是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核心,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班子只有团结好,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5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村“两委”班子及班子主要领导每年要进行一次述职,由镇党委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老干部的代表听取述职情况并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

  二是建议延长村干部每届任期。目前,上至中央下到基层政府,每届任期都是五年,到村一级每届任期是三年。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都是五年,三年就换村干部,五年的奋斗目标还没有完成就换人,不利于工作开展。建议村里的主要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每届任期五年,其他的村干部每届任期可以是三年。

  三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作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

  四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6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

  一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制度,对业绩突出的不仅要大力宣传表彰,而且在经济上给予重奖,适当拉开档次,坚决破除“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二是政策保障机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当出台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切实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逐步提高收入水平。根据了解村干部对要求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呼声很高。离职村干部面临的既有身份转变,也有经济窘迫。“村官”离岗后,他又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啥收入也没有。用村里人话来说,“台上十年功,下台一场空”;“辛辛苦苦几十年,还得回家去种田”;“干的是硬任务,端的是泥饭碗”;“在职没奔头,离职没靠头”。我们要设法建立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健全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矫正权利运行轨迹。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7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据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一、主要问题表现

  (一)干部思想不稳定。基层尤其是乡镇纪检干部思想不够稳定,产生不满情绪。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很辛苦,从事的工作往往又是“栽刺不栽花”“出力不讨好”,日常容易因工作而得罪人。在本乡镇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业绩,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不了了之。经济待遇也不高,与某些部门干部相比,收入差距大;在政治待遇方面,干部交流机会少,提拔机会更少。

  (二)队伍建设不完善。乡镇纪委目前虽然配备了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专干及纪委委员,但纪委副书记、纪检专干、纪委委员都是兼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当地党委、政府其他工作,不钻研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查办案件更是无从下手。派驻纪检组,目前派驻的一般只有一个组长,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发挥不了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影响了纪检监察各项职能的发挥。

  (三)业务素质不全面。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任务越来越艰巨。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乡镇纪委书记是从其他行业和部门调任或提任过来的,没有具备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更没有案件查办能力和水平,缺乏专业人才,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二、原因分析

  (一)认识存在误区。一些乡镇(或基层单位)形成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个别党政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影响自己任内的政绩,对基层纪委、纪检组工作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重视、支持不够;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除纪委书记专职外,副书记、专干及纪委委员都是兼职,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的责任心不够强,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二)体制机制不畅。监督制约不力造成工作力度较弱,当前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和治理体制决定了乡镇纪委必须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而且乡镇纪委书记是副科级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力度和质效。另一方面乡镇纪委书记都承担有一定的包村经济工作、脱贫攻坚、惠农民生等中心工作任务,又必须接受政府一把手的领导。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开展工作难度大。

  (三)业务能力不强。乡镇纪检干部非专业人员较多,岗位培训机会少,业务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知识结构单一,协调能力不强,真正能“战斗”的更少,执纪监督方式方法滞后,业务素质参次不齐。加之多数是“半路出家”,对法律、审计、财经等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纪检监察理论和业务水平低,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有心无力,纪委委员角色意识虚化。

  (四)“三转”不够到位。虽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跟中央步伐,大力推进“三转”,但部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人专职不专”“名专实不专”,工作中仍存在职能泛化、事事参与、职责弱化等不良现象,加之一些乡镇的人员职务等调整变化太快,导致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真正履行纪检监察职能。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为核心,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要抓好自身廉政教育。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模样。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跟班轮训和参与办案,提升“实战”能力。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还需经常举办业务培训,促其加快从不懂到较懂到精通的进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能成为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多面手,从而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三)提供激励机制保障。要进一步明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所属内设机构的规格,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纪委常委、各部室主任和乡镇纪委书记等各个层次纪检监察干部的级别待遇。同时,为基层纪检干部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干部有作为,乡镇党委、政府要尽量少抽调和借用纪检干部。进一步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彻底改变派驻机构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在政治上,疏通纪检监察干部输出渠道,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良好的,优先考虑提拔重用,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8

  近年来,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近,我们对全市54个乡(镇)、企事业单位的56名专武干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表现在:

  一、目前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从调查中发现,在全市56名专武干部中,40岁以上的有25人,占总数的44.6%,其中50岁以上的有6人,40岁以下的只有25人,占总数的44.6%。

  2、文化偏低。从56名专武干部文化结构上看,大专18人(其中14人属函授),中专10人(其中5人属函授),高中以下24人。透过这些数字不难看出,一是跃进文凭多,实际水平低;二是函授文凭多,正规院校毕业少(正规院校毕业生只有4人)。

  3、思想不稳。一是驻边远、条件艰苦和经济较为落后乡(镇)的少数专武干部思调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有的专武干部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武装工作不那么重要了;三是有的认为干武装工作辛苦无前途,寻求新的思路跳槽;四是有的专武干部担心在今年乡(镇)机构改革中被裁减,情绪不稳显得尤为突出。

  4、业务素质不高。在全市54名专武干部中,仅有8人参加过军分区举办的武装工作业务培训。少数专武干部思想素质低,军事素质差,对民兵预备役及兵役工作比较陌生,事到临头,仅靠上级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工作。

  5、专武干部难专武。配备编制少,工作难开展。部分专武干部未摆正武装工作的位置,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武装工作上。大多数乡(镇)的武装部长均身兼数职,最多者多达6项,以致专武干部成了兼武干部。

  6、经费较紧。从调查的情况看,有95%的乡镇、企事业单位人武部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少数乡(镇)领导国防意识淡薄,对基层人武工作重视、支持、关心不够,经费投入少,导致民兵预备役工作活动难以开展和落实。

  7、认识不高。少数乡(镇)领导没有把武装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也没有把武装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规划和考核内容。

  二、加强基层专武干部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落实编制,提高职级待遇。一是落实编制、定人定位,严格按照中办发[1999]24号文件落实人员编制,把专武干部队伍配齐配强,根据乡镇人口的多少增配一名副部长或干事,以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提高现有编制的职级待遇。由现在副乡镇级武装部职级待遇编制调升为正乡镇级,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门,政府的兵役机关,做到有职有权。三是专武部长必须进入同级党委。

  第二,把好选配关,选准配强专武干部。要切实把政治思想好、文化程度高的人员选进专武干部队伍。一是按照专武干部队伍的人才选拔条件,从每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中挑选。二是从每年的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毕业生中挑选。三是从党政机关公务员队伍中挑选。四是把专武部长的人才选拔引入竞争机制。五是公推公选。采取组织推荐、群众公选,与乡镇党政干部同步进行,连选连任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乡镇三次换届。六是检查考核。在检查考核中,把乡镇武装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之中,由县人武部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专职武装干部每年进行1—2次全面目标考核。广泛听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民主测评,在考核中,突出德、才、绩,结论得出好、中、差,并存入个人档案,为提升使用提供依据。只有这样,专武干部队伍的人员素质才能自觉提高,做到变压力为动力,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第三,抓好培训,努力提高专武干部素质。一是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可由地方党校、职业教育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二是学习军事知识。可由军分区和县人武部承担,军分区主要负责对乡(镇)及企事业单位武装部长的培训,县人武部主要负责对专武干部的培训。三是学习国防动员业务知识,使之掌握组织实施国防动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四是通过系统学习《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国防法规,不断提高专武干部依法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加强教育管理,充分调动专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对专武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做好专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交任务、压担子,充分发挥专武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三是要定期对专武干部进行考核检查,奖优罚劣。四是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确保他们的职级、待遇落到实处,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在人武战线上建功立业。五是要会同地方党委及职能部门理顺专武干部管理体系,坚持统一培养,统一使用。六是要拓宽专武干部交流渠道,及时对达到任职最高年限的专武干部进行调整交流。

  第五,强化党管武装的责任意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全力抓好经济建设的情况下,自觉关心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依法规范基层武装部的双重领导制度。上级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基层武装机构设置和专武干部调整配备原则的有关指示精神,制定配套的实际细则,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武装工作的领导职责、任务和目标,强化党管武装的责任意识。

  第六,落实武装工作经费保障办法。针对武装工作经费紧张和难以筹措的问题,应依法规范经费保障来源。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将民兵训练经费统筹取消,政府应将民兵训练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要搞好“暖心工程”建设。在解决专武干部住房、看病、家庭、生活困难等问题上,适当优待专武干部,着力解决专武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专武干部才会更加热爱武装、安心武装、尽职武装,全身心投入武装工作,我们这支专武干部队伍才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国防后备建设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才能不断加强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9

   搞好新形势下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各级人武部的责任重大,专武干部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目前,专武干部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编制落实不好、作用程序不规范、交流渠道不顺畅,业务素质比较低等。要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增强“主管”意识,规范管理教育。专武干部工作在乡镇,编制在地方组织人事部门,任务由军地双方赋予,任命由人武部长、政委下达。这就决定了他们是军地共管的干部。为了规范专武干部管理程序,要真正把专武干部管住、管好,人武部必须增强“主管”意识,既要管专武干部的业务、工作,还要管专武干部的编制、使用、思想、待遇等。一是要落实主管主抓。专武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人武部牵头抓好培养教育管理。二是要按编制配备。编制就是法规,落实编制是搞好武装工作的基础。三是要规范任免程序。在专武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必须坚持人武部党委集体研究、提名,由人武部与地方组织部门联合考核、地方党委研究、人武部部长和政委任命的程序。四是要把好进出关。人武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专武干部调整交流工作,要向地方党委、领导和组织部门多宣传专武干部管理使用的有关政策规定,切实把专武干部纳入党政干部管理系列。

      二、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加强对专武干部的管理教育,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明确的职责要求和工作内容、目标、奖惩规定,加强对专武干部完成工作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给他们增加工作压力和动力,促进工作的落实。一是落实考核制度。人武部坚持每年对专武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身体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做到对每个专武干部的具体情况心中有数。二是落实述职制度。结合年终工作总结,组织专武干部在人武部或全体专武干部大会上进行述职,每年一次,每人必须写出书面述职报告。三是落实检查评比制度。每年年终或大项任务完成后,都要对单位和专武干部个人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及时进行总结讲评。

      三、注重培养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对专武干部既要使用,又要培养。人武部要把专武干部的培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管理规划,与地方党委和有关部门一起有组织、有计划的抓好培养教育。应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人武部根据上级要求,参照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做法,结合实际,每年对专武干部的理论学习制订计划,规定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适时进行检查。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积极选派专武干部参加省军区、军分区组织的各种集训、业务培训和竞赛比武活动。在上级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各人武部根据实际,每年有计划地举办一期专武干部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专武干部的业务素质。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10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然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要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自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充分认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担负着双重任务和责任。一方面,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专门的监督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其次,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工作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纪检监察干部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职责,纪检监察工作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第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近年来,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在作风和纪律方面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极少数人甚至蜕化为腐败分子,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声誉,损害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这说明纪检监察机关并不是天然的净土,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因此,在党风廉政建设的反腐败斗争逐步深入,腐蚀与反腐蚀斗争更加尖锐的情况下,要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二、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执法执纪能力不断增强,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能够高标准完成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工作,总体上符合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求。但在有些方面与新形势的发展和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还需继续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然而,在基层纪检监察部门中,仍存在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

  2.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

  3.有时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当前,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监察、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得罪领导,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丢选票,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不了了之。

  4.工作方式方法落实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不科学,将直接影响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处理方式过于简单。一部分纪检监察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管人”,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不注意工作方法的现象,对出问题的干部职工,不是严肃批评、耐心教育,而是简单行事,不能真诚地帮助他们认清问题所在、自觉整改,常常使对方口服心不服。二是举措上无新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同志却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善于研究新情况,仍凭过去的习惯、经验开展工作,裹足不前,不思进取;有的同志缺乏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有的同志由于业务不精,对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更是束手无策。

  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落实监督、改进作风等几方面入手,继续抓紧抓好,做到形象上自重、思想上自省、纪律上自警、工作上自励,切实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1.立足于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在学习教育上与时俱进。

  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第一,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要结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以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为核心,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并将其作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关键,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二要抓好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上来。三要抓好自身廉政教育。通过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党纪政纪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使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模样。四要创新学习内容和方式。要把握教育的内在规律,深入细致地分析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现状、社会背景及影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掌握纪检监察干部所需所求,使教育更贴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第二,必须加强纪检监察知识业务培训,努力接受高层次知识培训,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违法违纪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办案难度相应加大,那种靠经验工作、办案的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面对这种不进则退、不变则滞、不学则汰的状况,一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还需经常举办业务培训,促其加快从不懂到较懂到精通的进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根据工作需要,建议上级机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这样,既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特长。并根据教育要求,积极推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三个结合,即:教育与疏导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以此来增强学习教育效果,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能成为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多面手。从而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2.立足于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规范上与时俱进。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制度是保证。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是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应紧紧扣住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针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大胆探索建立健全一整套能够有效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制度,一要体现“梯次性”,即以现有的制度体系为着眼点,根据工作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总的原则是,从增强制度管理的预见性着手,对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能发挥作用的制度继续坚持;对尚不完善的制度进行修订;对还没有建立、工作实践中又确实需要或者适应可预见未来工作中需要建立的制度,则本着科学规划、便捷可行的原则深入调研,逐步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围绕某一时期的工作重心,重点落实好相应的配套制度。二要体现“效用性”,即从制度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入手,根据执法监察、执纪办案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制度。如:从规范权力运行着手,进一步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表决等制度;从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着手,进一步完善谈话制度、诫勉制度、办案回避制度,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权力适度分解、合理配置;从规范执纪执法行为着手,建立起首问责任制、公开办事制、行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定点监测制、效能监查制、行政许可制、专题治理制、通报警示制、督查考核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制度,规范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纠风及执法监察等工作程序,完善业务流程,使执纪办案的每一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3.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纪检监察工作建设的需要,在监督机制上与时俱进。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监督是关键。必须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监督,重点要在监督的运行机制上有所创新。一要实行群众性的“行为制约”。在不涉及保密问题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原则、内容、程序和结果,以公开保证公正。如:推行工作流程和结果通报制度,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批示案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专题汇报会等形式予以公布;推行举报人、被举报人及被查处者知情权告知制度,落实好信访回访、案件查处回访工作,对举报人、被举报人和被查处者应有的知情权应予以告知,使其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同时,对执纪办案者实施监督;推行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党员、评议干部制度;实行群众直接参与制度,根据群众推荐、个人自愿、组织认同的原则,吸收部分群众代表,参加反腐败工作,实行听证质询制,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实施监督。二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实行正确适度的“权力制衡”,切实落实《常委会议事规则》、《常委办公会制度》,坚决杜绝一言堂现象。三要严肃内部监督的原则性,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处理要重,不能搞内外有别。对有问题的干部,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分的要处分,对不适宜做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要调离纪检监察岗位,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努力营造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察的良好氛围。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应积极发挥好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财务监督、舆论监督的各自优势,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认真听取来自各种监督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把自己置于各种监督之下。此外,还要把监督的领域不断拓宽,从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从个人延伸到配偶、子女、家属,努力构筑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4.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建设,才能使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优良作风。一是要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进一步强化职责意识、中心意识、宗旨意识和防治意识。二是要树立群众观念,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三是要大兴调研之风,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入”,及时了解和解决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反腐倡廉的新思路、新措施。四是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求真务实,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坚持讲规范、讲程序、讲效率,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而,塑造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积极、奋进、创新、务实的精神面貌,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以新的精神面貌做好工作,关键是要有对党对人民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有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工作激情,要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工作标准,还要有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工作韧劲。因此,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振奋精神,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落实责任,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11

摘 要: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干部队伍人数短缺、工作任务负担较重、经济政治待遇偏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干部交流渠道不畅、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不足。对此, 应加强顶层设计, 拓宽来源渠道, 强化激励保障, 畅通交流渠道, 加强教育培训, 坚持从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乡镇干部队伍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当前繁重的任务相比, 还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笔者对河南省中部某县的调查, 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的年龄结构应当是老中青相结合, 传、帮、带作用发挥良好, 可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以该县为例, 据统计, 在行政编制中, 35岁及以下干部31名, 占11.5%;36岁及以上干部239名, 占88.5%。在事业编制中, 35岁及以下干部9名, 占2.4%;36岁及以上干部368名, 占97.6%。可以看出, 35岁及以下的年轻乡镇干部已属凤毛麟角, 大部分乡镇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上, 乡镇干部后继无人, 人才断层现象严重。若干年后, 乡镇会面临干部大面积退休的情况, 即使有新招录人员作为补充, 但也面临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

从该县实际情况来看, 除早期招聘的合同制干部之外, 乡镇干部队伍的补充主要以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为主, 同时有少数军人转业分配。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的取消, 这个乡镇干部队伍主要的补充渠道彻底被堵死, 只剩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在2005年的机构改革中, 每个乡镇的编制人数被确定为70人,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各占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退休、调动等因素, 目前乡镇的干部人数普遍在45—60人之间。自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 由于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考名额极其有限, 多数乡镇事业单位从未进行过招考, 人员只出不进, 行政编制人员的进入渠道主要为接收省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考录乡镇公务员、村干部考录公务员三种。据了解, 近年来, 该县共接收由大学生村官考录的乡镇公务员40余人, 其中仍在乡镇工作的30余人。自2008年以来, 从支部书记、村主任中招录的乡镇公务员不到10人。这几类人员数量有限, 且流失严重, 特别是省选调生, 大部分在服务期满后以遴选、考录、调整交流等途径到中央、省、市、县级机关工作, 目前服务基层期限已满仍在乡镇工作的寥寥无几。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各项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信访稳定等工作, 常常压得乡镇干部喘不过气来。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 干部数量大量减少, 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有限的干部人数之间矛盾突出, 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 为完成任务经常加班加点, 周末及节假日得不到休息, 年休假更是难以落实。乡镇干部经常被搞得疲惫不堪, 同时还面临责任追究的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 严重影响乡镇干部的身心健康, 挫伤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 县以下党政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已得到落实, 部分拥有公务员身份的乡镇干部已经享受到相应的职级待遇。乡镇干部补贴人均200—300元已经落实到位, 对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也发放了车补。但是, 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 200—300元的乡镇干部补贴和乡镇干部所承担的繁重的任务相比, 简直是杯水车薪, 和劳动付出远远不成正比。虽然《公务员法》规定了相应的加班补助条款, 但在实际工作中, 没有人或者部门敢于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干部发放补助(转载于 :www.bjYlD.com 月亮岛 教育网: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范文十五篇)。其次, 从事同样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工资水平和行政编制人员有不小差距, 加上没有车补, 和行政编制人员工资相差1000多元, 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行政编制人员年龄往往偏大, 待遇较好, 提拔机会较多, 即使提拔不了, 有的也可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的待遇, 所以部分人员有看摊守业思想, 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足。事业编制人员大部分年龄也已超过35岁, 他们熟悉农村工作, 具有一套农村工作经验, 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重大项目的中坚力量, 但由于身份和政策限制, 他们的经济待遇相对差一些。同时, 由于政策限制, 除了换届时有极个别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 平时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再出色也难以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即使政策允许提拔到县直事业单位任副科级领导干部, 但在实际中, 由于面临县直事业单位人员提拔的压力, 也难以行得通, 所以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当前, 乡镇干部经济待遇普遍偏低, 收入水平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不匹配, 导致该休息的休息不了、该补偿的难以补偿, 于是产生得过且过思想。有部分干部上班迟到早退, 工作散漫, 作风不实;有的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导致出勤不出力、人到心不到, 更有甚者,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懒政、怠政。加上权限限制, 乡镇政府很难自行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从而难以调动起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 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由上一级组织部门管理, 交流往往不存在问题。而一般乡镇干部由于政策的限制, 无论是横向乡镇之间, 还是纵向乡镇与县直之间, 交流渠道均不顺畅, 难以实现正常流动。由于每个乡镇的编制数量一样, 人员相对固定, 建设任务相对较少的乡镇干部相对轻松, 建设任务较重的乡镇人员严重不足。这种政策壁垒造成难以根据各个乡镇建设任务的轻重统筹使用全县的干部资源, 造成新的不公平。

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 针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的培训较多, 但往往参加培训的是分工相对较少、可以走得开的班子成员, 其他班子成员则由于工作忙而难以走开。针对普通干部组织的培训较少, 影响了其能力素质的提高。

2005年的乡镇机构改革考虑到由于农业税的废除使得乡镇政府工作量大大减轻, 乡镇政府的职能由原来的管理转变为服务, 但没有考虑到随着形势的变化, 乡镇政府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 当时所确定的乡镇编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要, 亟须随着形势的变化予以调整完善。因此, 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加强调研, 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适度增加乡镇编制, 合理调整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比例和收入水平, 确定一个规模合理的乡镇干部队伍和收入水平, 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 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根据乡镇工作需要按编制员额配备人员”, “根据实际情况, 可在全县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但是, 在现实操作层面, 面临很多政策壁垒, 难以贯彻实行。因此, 建议省、市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配套政策, 对原有的不合时宜的政策进行修改完善, 为配备乡镇干部扫清障碍。针对缺编现象, 有计划地向上级部门争取分批次逐步增加乡镇工作人员招录数量。同时, 将县直单位想干事、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下派基层锻炼变为常态。对于新招录的公务员和省选调生, 规定最低服务年限应为5年。对于工作人员年龄、性别、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乡镇, 通过交流和培训逐步改善其队伍结构, 有效解决乡镇干部后继乏人、人才断层等问题。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 修改完善配套政策, 打通事业编制人员晋升通道, 调动事业编制人员的积极性。注重提高政治待遇, 加大对优秀乡镇干部的选拔力度, 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是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 优先提拔使用;对特别优秀的, 要大胆提拔重用。经济上, 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提高乡镇干部待遇。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 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 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保障乡镇干部的休息、休假等权益, 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 丰富乡镇干部的业余生活, 提升乡镇干部生活质量。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拓宽其视野, 使其增长见识。

出台相关政策, 让乡镇干部在同一工作地域、同一岗位满一定工作年限后, 必须进行异地交流, 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选派乡镇干部到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 到发达地区或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同时, 着力解决乡镇和县直单位之间干部交流不畅的问题, 引导县直单位年轻干部到基层建功立业。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制订乡镇干部培训计划, 分层级对乡镇干部开展精准培训, 确保乡镇干部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 达到《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的“乡镇干部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累计一般不少于12天”的要求。在培训内容上,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结合乡镇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和特点, 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产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在培训方式上, 充分利用县级党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基地, 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为主, 进行专题培训。同时, 鼓励乡镇干部多渠道进行学历提高教育, 乡镇政府对干部学习所需经费予以适当补助。

建立健全乡镇干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对乡镇干部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 对乡镇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 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 对失职干部严肃问责。

作者简介:宋崇豪 (1974—) , 男, 中共河南许昌市建安区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为执政党的建设。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12

  纪检监察建议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案发单位、个人或存在隐患、苗头的单位、个人所暴露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的纪检建议或监察建议(以下通称纪检监察建议),它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发生的一项具体举措,对促进案发单位或个人堵塞管理漏洞,排除隐患苗头,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改进工作,提高思想认识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深切地感觉到,无论是纪检监察部门本身还是被建议单位,对纪检监察建议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纪检监察建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影响纪检监察建议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1、缺乏强制性.纪检监察建议是纪检监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延伸,目前没有相关的条规对纪检建议进行原则性的规定,《行政监察法》对监察建议有一些规定,但由于纪检监察建议本身仅仅是一种建议的形式,而不是命令,所以在效力上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往往被被建议单位或个人当作一般性的公文看待,执不执行、认不认真执行都无所谓,有的甚至认为是纪检监察机关小题大做,吹毛求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积极的配合.

  2、缺乏建设性.由于办案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纪检监察建议的提出往往就现象谈问题,未能透过现象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规律和特点,指出的问题雷同,提出的措施大同小异,对改进工作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痛不痒,肤浅单薄,力度深度不够,指导性不强.

  3、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纪检监察建议内容空洞、笼统、虚泛,讲大道理多,缺乏让被建议单位可立即着手实施整改的实质性内容,让被建议单位难以进行具体操作.

  4、缺乏严肃性.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本身对纪检监察建议的作用认识不足,重查处轻整改,或对案件一查了之不提整改意见,或对建议一发了之没有进行事后回访与跟踪检查,导致被建议单位或个人忽视整改,要么应付了事、敷衍塞责,要么无动于衷、置之不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严重影响纪检监察建议的严肃性和权威.

  5、缺乏平衡性.纪检监察建议在运用上不太平衡,如就个案发建议的较多,就面上的问题归类分析发建议的较少;就单位发建议的较多,对个人发建议的较少;有的以纪检监察信访结论代替纪检监察建议,导致纪检监察建议的使用越来越不受重视,作用越来越减弱等.

  二、对策

  任何问题都具有可防性.纪检监察建议的作用,在于超前预防,及时制止,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小腐败酿成大腐败.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重视和发挥纪检监察建议事先防范的功能,将纪检监察建议作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的一个载体、一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完善,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对症下药,提高针对性.纪检监察机关在提出建议前,必须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潜在的漏洞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把情况搞清,将问题找准,并通过表面问题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力求提出的问题准确、切中要害,发出的建议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如针对交警部门在向违章车车主收取暂扣车辆停车费但未事先向车主告知,导致车主认为交警部门乱收费的这一管理漏洞,有针对性地建议交警部门增加向车主发放《暂扣车辆停车收费告知书》这样一道程序,让车主事先享有知情权,那么就能达到一条建议堵塞一个漏洞、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良好作用.

  2、内容细化,提高可行性.建议的内容切忌虚泛空洞,讲大道理,要做到内容有理有据,切实可行,能够让被建议单位充分理解和具体操作.比如建议加强财务管理,就要对具体加强哪一方面的管理提出明确的建议,如禁止公款私存、健全发票签报手续、压缩财务开支等,能细化的尽可能细化,能具体的尽量具体,便于实际工作切实改进.

  3、规范操作,提高严肃性.纪检监察建议以建议书的形式体现,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种正式文书.首先在格式上要统一规范,分纪检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两种,由办公室统一编号备案;二是内容上要简明扼要,用词要严谨准确,不能含糊不清,如果需要整改的,要注明整改期限,载明整改情况报告回复的时间等;三是程序上要到位.先由承办人拟定建议草稿,由本科室领导复核,再呈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批签发.发放时除主送被建议单位外,还要报送该单位主管部门,并制作送达回执,为检查、督办做好准备.建议书与回执均应随卷装订;四是实行建议质量考核制度.把纪检监察建议的质量列入办案业务考核内容,促进纪检监察干部重视建议的制作与建议质量的提高.

  4、跟踪检查,提高强制性.一是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相关的文件或条规中将纪检监察建议作为健全预防机制的一项工作明确规定,提高纪检监察建议执行的强制力;二是建议发出部门要做好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促进被建议单位严肃对待、高度重视并认真实施,保证建议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三是实行建议采纳情况向纪委监察局书面报告制度.由被建议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对建议的采纳情况与整改落实情况要书面向县纪委监察局报告;四是实行建议采纳情况与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评挂钩制度.对建议超过规定时限未予采纳的,责成其说明理由;对建议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纪检监察机关在年终可根据情况在考核该单位当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时酌情扣分;对建议不采纳、不执行或执行落实不到位造成今后发生重大问题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建议采纳整改后成效明显的典型事例,则要加大宣传,及时总结经验,扩大影响.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13

  执纪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基础性的工作,结合实际,将现阶段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监督队伍专业化的问题。随着转录融合和派驻监督全覆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内部职能部门工作力量也得到了不断强化。新形势下,特别是监察体制改革后,对执纪监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做到执纪执法一专多能。当前执纪监督队伍专业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量随编划转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全面掌握纪检监察监督工作要求需要较长时间,距离专队伍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派驻纪机构检监察干部参与问题线索处置的机会相对较少,纪检监察业务不够熟悉,执纪监督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高。二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矛盾不断突显,问题线索不断增加,随着干部转录一起从各级检察机关移交到纪检监察机关的问题线索较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为了消化积淀的问题线索,只有不断强化执纪审查力量,将专业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安排到案件查办上,执纪监督队伍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

  (二)执纪监督机制规范化的问题。一是内部协调机制不畅。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分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各“监督”力量之间尚未实现整体系统部署、集中统筹。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协调配合不够到位,党风政风监督与执纪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工作联动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二是监督手段不多。当前执纪监督大多停留在查资料和现场检查层面,难以深入发现问题,要深入、系统、精准地掌握被监督地区和单位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只有探索拓展监督办法,真正实现执纪监督“长牙”“带电”。

  (三)执纪监督定位的问题。执纪监督定位“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不够准确,没有站在纪检监察视角剖析问题,有效破解执纪监督短板。一是过分依赖主责部门。把执纪监督等同于主责部门的行业监督,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还存在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财政等责任部门的业务监督,监督发现的问题停留在主体责任部门业务监督视点层面。二是监督没有紧扣纪检监察职责。执纪监督发现的问题很多是主责部门程序规范、资金管理、项目推进等方面的问题,执纪监督变成了为主责部门拾遗补漏,发现的问题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契合度较低,与六大纪律和违法犯罪关系不紧密,没有深入发现或者刨根问底存在问题“表象”后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

  (四)执纪监督质量方面的问题。一是执纪监督部门职责权限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更多是运用“第一种形态”给党员干部敲警钟,让其“红红脸出出汗”,执纪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监督,目前尚无准确界定。二是谈话函询后续工作深入的问题。当前由执纪监督部门负责处置的问题线索,以谈话函询方式为主,对于党员干部矢口否认、避重就轻的问题,进一步深入了解核实存在一定制约因素。实践中通常情况是转为初核后交执纪审查部门办理,让“第一种形态”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助长相关违纪人员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谈话函询工作的震慑力。

  二、对策分析

  (一)完善工作机制。一是优化线索管理机制。执纪监督部门要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专人管理问题线索,对重要问题线索要严格实行室务会议集体商议、领导层层审批制度,防止有价值的线索流失。二是探索建立执纪监督、执纪审查信息互通机制,由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互相通报办结的问题线索情况,并可在开展重点执纪监督检查和重大审查调查案件过程中,及时通报、交流有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影响工作成效。三是建立对外协作联动机制。针对监督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等特点,建立健全监督工作对外协作联动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强化司法、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前置监督职责的履行,提高监督的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运用“四种形态”。认真践行“四种形态”,加强形态间相互转化,切实提高执纪监督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发挥好谈话函询的作用,以采信一批、处理一批、通报一批的方式加强谈话函询工作的严肃性和震慑力。探索“谈话函询+核查”工作模式,选择部分反映相对具体、有一定可查性的问题线索,在开展谈话函询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核查。建立谈话函询倒查制度,凡被反映人有新的问题线索需要进入初核的,对其已了结的谈话函询问题线索一并开展核查。

  (三)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探索研究将监督范围扩展到监察全覆盖公职人员的有效途径,实现从单纯的发现违纪问题线索到善于挖掘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转变。采取“准初核”“准审查”“准调查”“谈话函询+”“面对面”谈话等方法,增强执纪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精准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再监督”中,重点要督促主责部门监督发现问题并整改,执纪监督中要以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腐败和纪律作风问题为重点,把执纪监督重点放在违反六大纪律、违法行政、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苗头和问题线索上,让执纪监督工作“长牙”“带电”,充分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特点。

  (四)强化监督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培训。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将执纪监督业务素质强干部派出去培训,派出去的干部回到单位后要对单位干部进行培训,将学到的知识传达给所有执纪监督人员。二是加强业务指导。通过抽调人员参与问题线索处置等形式展开实战指导,让执纪监督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水平。三是加强监督。由执纪监督部门加强对对应联系的派驻机构和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执纪监督工作进行再监督,积极探索与被监督单位党委(党组)沟通联系、专题听取工作汇报、派员专项督查相关工作、发放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14

 红网祁东分站4月22日讯:21日,全县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在洪桥街道达孝社区召开,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邹文胜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洪桥街道、金桥镇、达孝社区、风石堰镇紫冲村负责人等与会人员汇报了各自辖区内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好的意见建议,县财政局、民政局等县直有关部门就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邹文胜要求,要精准分析,直面问题,提前谋划明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要多措并举,打组合拳,在保障激励上让村社区干部有奔头,在选优配强上让村社区干部有来头,在教育管理上让村社区干部有想头;要明晰政策,便于操作,确保来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15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据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一、主要问题表现(一)干部思想不稳定。基层尤其是乡镇纪检干部思想不够稳定,产生不满情绪。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很辛苦,从事的工作往往又是“栽刺不栽花”“出力不讨好”,日常容易因工作而得罪人。在本乡镇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业绩,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不了了之。经济待遇也不高,与某些部门干部相比,收入差距大;在政治待遇方面,干部交流机会少,提拔机会更少。

  (二)队伍建设不完善。乡镇纪委目前虽然配备了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专干及纪委委员,但纪委副书记、纪检专干、纪委委员都是兼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当地党委、政府其他工作,不钻研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查办案件更是无从下手。派驻纪检组,目前派驻的一般只有一个组长,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发挥不了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影响了纪检监察各项职能的发挥。

  (三)业务素质不全面。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任务越来越艰巨。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乡镇纪委书记是从其他行业和部门调任或提任过来的,没有具备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更没有案件查办能力和水平,缺乏专业人才,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二、原因分析(一)认识存在误区。一些乡镇(或基层单位)形成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个别党政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影响自己任内的政绩,对基层纪委、纪检组工作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重视、支持不够;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除纪委书记专职外,副书记、专干及纪委委员都是兼职,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的责任心不够强,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二)体制机制不畅。监督制约不力造成工作力度较弱,当前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和治理体制决定了乡镇纪委必须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而且乡镇纪委书记是副科级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力度和质效。另一方面乡镇纪委书记都承担有一定的包村经济工作、脱贫攻坚、惠农民生等中心工作任务,又必须接受政府一把手的领导。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开展工作难度大。

  (三)业务能力不强。乡镇纪检干部非专业人员较多,岗位培训机会少,业务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知识结构单一,协调能力不强,真正能“战斗”的更少,执纪监督方式方法滞后,业务素质参次不齐。加之多数是“半路出家”,对法律、审计、财经等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纪检监察理论和业务水平低,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有心无力,纪委委员角色意识虚化。

  (四)“三转”不够到位。虽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跟中央步伐,大力推进“三转”,但部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人专职不专”“名专实不专”,工作中仍存在职能泛化、事事参与、职责弱化等不良现象,加之一些乡镇的人员职务等调整变化太快,导致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真正履行纪检监察职能。

  三、对策建议(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为核心,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要抓好自身廉政教育。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模样。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跟班轮训和参与办案,提升“实战”能力。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还需经常举办业务培训,促其加快从不懂到较懂到精通的进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能成为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多面手,从而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三)提供激励机制保障。要进一步明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所属内设机构的规格,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纪委常委、各部室主任和乡镇纪委书记等各个层次纪检监察干部的级别待遇。同时,为基层纪检干部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干部有作为,乡镇党委、政府要尽量少抽调和借用纪检干部。进一步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彻底改变派驻机构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在政治上,疏通纪检监察干部输出渠道,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良好的,优先考虑提拔重用,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问题和建议二近年来,广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保持了较好的工作状态,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我们忽视。

  一、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当前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三不”问题,影响工作开展。

  一是不稳定。由于纪检监察工作易得罪人,甚至不被亲朋好友理解,且经济待遇不高,政治进步不快,生活方面更是“压力大”,经常是别人能去的地方不能去,别人能得的不能得,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本职工作。

  二是不适应。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的纪检干部对当前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工作创新力不够,工作针对性不强;三是不上进。有些同志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形势,缺乏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地补充吸收各类新知识;有的上进心衰退,工作被动应付成效差;有的因职位提升没有解决,消极颓废,从事工作精力不到位。

  (二)综合素质有待增强。一是理论功底不扎实。不少干部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欲望不强,平时学习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学习不动笔、不动脑,为学习而学习,学习领悟不深,学习指导工作力不强,导致工作水平难以提高。

  二是业务素质不全面。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对纪检干部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体现在查办案件上,违纪案件广泛涉及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领域,违纪人员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反调查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趋势。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纪检监察干部知识培训不多,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补充;很多干部长期在同一部门甚至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结构单一,接触面狭窄,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工作开展。

  三是表达能力不够强。当前相当一部分纪检干部平时重干事,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均不强,对更好开展纪检监察工作造成一定制约。

  (三)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服务大局能力不够强。

  很多纪检干部只会孤立、静止的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能把纪检监察工作与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创新工作能力不够强。一些干部习惯于以简单的号令和应付性的传达来落实工作,习惯于靠经验办事,不善于研究,不能创新开展工作,工作缺少亮点、新意,影响工作效果。三是宣传教育能力不够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无论是在进人还是干部自身学习上,都存在重经济、法律、办案业务人才引进和学习培训,导致从事宣传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从源头预防腐败工作成效。

  (四)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当前纪检工作实行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同级党委政府对乡镇纪委享有绝对支配权,乡镇纪委在组织人事、财物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政府存在很强的依附性,而上级纪委更多地侧重于业务上的领导这个层面。上级机关在人事安排、福利待遇、行政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难以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依附同级党委政府,监督同级党委、政府十分困难,上述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打击腐败的坚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推进。

  (五)基层纪委有待强化。一是专职不专用。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虽明确专职专用,但实际上有很多中心工作要配合,加之大部分没有配备专职纪检干部,纪检监察工作精力大打折扣,以至应付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人员流动快。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尤其是乡镇纪委人员变动快,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懒于钻研纪检业务。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乡镇、县属部门纪检干部业务知识薄弱,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纪委职能的发挥。三是工作时效低。由于工作精力牵制、业务知识薄弱等因素,基层纪委职能弱化,工作被动应付,工作效率普遍较低。

  (六)作风有待深化。一是满足现状,缺少开拓精神。一些干部满足于当前取得的成绩,甚至产生“求稳怕乱”心理,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怕得罪领导,怕影响人际关系,怕社会形象,致使一些工作停滞不前,力度缺失。二是调研不深,工作指导不足。很多纪检干部开展联系基层工作不够,深入基层调研少,指导基层工作少,导致工作第一手资料掌握少,工作起来与现实脱节,抓不住关键,找不准工作方向。三是自我要求放松,损害队伍形象。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观念不强,嘴巴不严,说话随意;有的存在不注意身份,不分场合,参与吃喝游玩;有的甚至违纪违法受到查处。这种现象如不采取措施,加以纠改,势必影响到整个纪检队伍的长远发展。

  二、对策建议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干部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干部教育学习,做到长效化。一要抓好教育内容。要加强党性教育,促进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经住诱惑,耐住寂寞,守住清贫;加强宗旨教育,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促进干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方式,依靠群众办事,服务群众办事。二要创新教育形式。要在拓广教育内容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挂职锻炼等制度,让干部更多接触业务和其他经济、科技知识。同时要善于寓教于乐,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提高教育效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要持之以恒,经常化、常态化,不能因工作属疏于学习,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执行既定的学习制度。

  (二)拓宽干部流通渠道,把好“进出口”。一是完善准入制度。切实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标准,把能干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吸收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严格杜绝安置性进人和照顾性进人。二是畅通出口渠道。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支持,通盘考虑干部交流问题,适当考虑纪检干部在非本系统内流向问题。对不能很好胜任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也要畅通出口,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强化内部轮岗。长期在一个岗位任职不利于干部成长,应加快机关内部干部轮岗步伐,使纪检监察干部得到全面发展。

  (三)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实现全面化。

  一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全面掌握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促进整改。

  二是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上级纪委监委的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干部活动动态。要多与纪检干部办过案的单位和当事人直接接触,听取他们对干部工作的反映。

  三是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要公布专门举报电话、邮箱,同时经常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收集情况,把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情况,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

热门标签: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范文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文章下载

《干部队伍存在问题范文十五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