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_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9-08-03 教育头条 点击: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 问题与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可以大致概括为,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近十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迅速。
  经过不断努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办学体制逐步突破政府包揽办学的旧格局,正在形成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
  (2)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单一依靠财政拨款的旧体制,正在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体制。
  (3)管理体制改革在共建共管、合作办学、学校合并、协作办学和转由地方政府管理等五种形式的改革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并正在逐步加强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统筹管理。
  (4)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改革已开始起步,目前已普遍实行3+X的考试改革方案,高考录取工作也正在逐步实现网上录取,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及录取工作将会更加科学、公正、公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国内高等教育的仍然有很多不足。
  一、现行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下,区域不公平现象一直存在
  例如:相同分数的考生,在北京、上海等高校集中地区可以考取重点院校,到了山东、河南等地往往就只能考取一般的本科院校了。区域不公平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公平是社会永恒的诉求。在日益追求公正、公平与效率的今天,一项教育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程序的公正程度。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同样需要公平、公正。
  截至2010年,全国实行自主命题的省、市达到了16个,考生人数约占全国考生总数的2/3。各省实行自主命题,使得省际间录取分数线将不再具有可比性,从而“巧妙”地掩盖了高考录取中区域不公的矛盾。然而,这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招生过程中的区域不公平现象,各省市间的区域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
  二、高校“严进宽出”,毕业生质量难以保证
  我国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高考),其激烈和残酷程度众所周知。尽管随着近年来的扩招,上大学已经容易得多了,但是仍然只有少部分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实力强、名气大的高校学习。这是公认的“严进”。相对入学的严格,高校在毕业生成绩和能力方面的把关上算是“仁慈”得多了(转载 于:wwW.BjylD.com 月亮岛教 育网: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_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这种现象被称为。然而,“宽出”带来的了毕业生质量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也产生了担忧。
  不同的高校之间毕业的门槛肯定不一样,但所有高等院校的毕业门槛都应该是硬指标,或者说都应该“严出”,这是无庸置疑的。尽管在我国由于学时的限制,硬指标意义上的“严出”还不现实,但这肯定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中国没有一所高校称自己是“宽出”的,这证明高等院校应该“严出”不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也是中国教育界的共识[1]。
  三、专业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很多高校在开设新专业时,只是为了使学科设置更加全面,而没有考虑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往往在社会需求量不大的情况下招收很多学生来完成招生计划,从而使很多专业的毕业生承受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甚至不得不改行从事其他专业。包括国内很多重点高校的航空航天专业在内,本科生毕业后能进入相应科研院所或工厂的机会很少,有的甚至整个班级的本科毕业生都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本科毕业后,要么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要么改行从事其他专业,这显然悖离了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初衷。
  四、过分追求高学历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考研。前几年,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哲学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录取比例甚至达到过惊人的3%以下。社会的确需要高学历人才,但是花3年时间读研究生,甚至再花3、4年时间读博士,是否真的有必要,就要因人而异了。像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相关专业就并非是学历越高越吃香,往往是能力决定了就业和收入。还有很多专业高学历仍难改变就业状况。像文史哲等专业,如果不是想从事高校教育工作或到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研究,也大可不必跟风追求高学历。
  五、高校科技论文数量巨大,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
  有报导指出,截至2009年底,我国大学的论文发表数量排全球第五。更有全球著名金融信息提供商汤姆森路透集团的报告指出,中国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已经排全球第二。然而我国的科研能力却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数量数一数二的科研论文并不意味着数一数二的科研水平,甚至有来自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都感叹“95%的科研论文是垃圾”。即使是“非垃圾”的科研论文,很可能也没有创造出生产力,说白了这些科研论文就不是为了“致用”而写的。所以说,论文的质量才是论文价值的核心所在,也是反应高校科研能力之所在。[2]
  六、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已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高中大学留不住尖子生、企业要不到人才,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国内能否留住精英人才,事关民族未来。
  从1985年至2008年,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而其中回国的人数仅为39万。以每人为外国每年贡献2万美元计算,中国仅留学一项就为国外贡献100亿美元外汇。
  青年精英的流失背后,反映了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对人才吸引力的匮乏――从科研机构用人机制、科研环境到薪酬标准,国内外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加快国内教育和用人制度改革,为人才引进及回国就业开绿灯,大力吸引留学人才回国已经刻不容缓(转载 于:wwW.bjylD.com 月亮岛教育网 :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_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参考文献:
  [1]杨支柱.高教“宽进严出”可能吗?[J].南风窗,2002,(16).
  [2]刘筱敏;阳宁晖.论文数量与科研绩效评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06)
  

热门标签: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_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_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